界首做服务的小巷子,界首提供服务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8:44:43 来源:原创内容

沿着界首老城区的青石板路往里走,拐过几个弯,眼前会出现几条不起眼的小巷子。这些巷子窄得只容得下两个人并肩通过,墙角的青苔绿得发亮,晾衣绳上挂着半干的衣裳,随风轻轻晃着。要是不仔细看,可能就走过去了。但你要是跟附近的老人聊上几句,他们会眯着眼睛告诉你:"这些小巷子里啊,藏着不少做服务的老师傅。"

巷子口修鞋的老张就是其中之一。他的摊位只有叁尺见方,却摆满了各种工具。附近住户都知道老张的手艺,破了洞的皮鞋到他手里,叁下两下就能补得看不出痕迹。有次我看见一位年轻人拿着双磨破了底的运动鞋来问能不能修,老张接过鞋子摸了摸,摇摇头说:"这鞋底都磨平了,修了也穿不了多久。我这儿有双处理的新鞋,你先拿去穿。"后来才知道,那双"处理品"其实是老张女儿给他买的新鞋,他舍不得穿。

巷子深处的烟火气

再往巷子深处走,能闻到淡淡的饭菜香。那是李阿姨在家门口支的小摊,专门做本地人爱吃的卷馍。她总是笑眯眯的,手上的动作却麻利得很。面皮摊开,放上豆芽、黄瓜丝,再抹上自家做的酱料,一卷一折,不到半分钟就做好了一个。有熟客问她为什么不在临街开店,她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说:"这儿多好,街坊邻居都熟,说说话的时间就把钱挣了。"

其实像李阿姨这样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的人,巷子里还有不少。有的会裁缝,有的会修电器,还有的会编竹器。他们的手艺说不上多精湛,但足够解决街坊们的日常需求。最重要的是,这些做服务的小巷子里,人与人之间还保留着那种难得的亲近感。谁家有什么难处,大家都会搭把手;谁家做了好吃的,也会给邻居送点尝尝。

记得去年夏天,巷子里王师傅的家电维修铺格外忙碌。那段时间持续高温,家家户户的电扇、空调都在连轴转,难免出点毛病。王师傅从早忙到晚,汗水把衬衫浸透了一遍又一遍。有顾客看他太辛苦,提议涨价,他却摆摆手:"都是老邻居了,这个时候哪能加价。"后来街坊们自发轮流给他送绿豆汤解暑,那场景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。

如今城市发展得快,高楼大厦越来越多,像这样界首做服务的小巷子确实越来越少了。偶尔路过新建的商业区,看着那些装修精致的店铺,心里却总会想起巷子里老师傅们粗糙的双手和真诚的笑容。那些看似简陋的小巷子,承载的不仅是谋生的手艺,更是一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情。

前两天又去了趟界首老城区,发现那些小巷子还在。修鞋的老张还在那儿埋头干活,李阿姨的卷馍摊前依然排着队。阳光从两侧屋檐的缝隙洒下来,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有个孩子跑过巷子,惊起了墙头的麻雀,它们扑棱着翅膀飞向天空,而巷子里的生活,还在继续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