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勒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巷弄深处150元的真情
那条藏着故事的小巷
弥勒巷窄得只能容两个人并肩走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的青苔绿得发黑,晾衣绳横在巷子上空,挂着各式衣裳。我总爱在傍晚时分来这儿转转,说不清在找什么,直到遇见那对卖烤洋芋的老夫妻。
"两个洋芋,还是老样子?"大爷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头也不抬地问。铁皮炉子冒着热气,他熟练地翻动着炭火上的洋芋。大娘坐在旁边的小凳上削土豆,偶尔抬头看他一眼,眼角的皱纹像绽开的花。
我第一次买洋芋时,注意到炉子旁贴着小纸牌:"烤洋芋150元"。这价格着实吓了我一跳。大娘看我盯着价牌发呆,扑哧笑了:"姑娘,那是我们家的门牌号!"大爷瓮声瓮气接话:"这小本生意,真要150块一个,巷子里的野猫都不来喽。"
后来混熟了,我才知道他们在这巷子里住了叁十年。每天下午四点出摊,晚上八点收工,雷打不动。收摊时,大爷推车,大娘打手电筒,光束在青石板上跳跃,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150元的全部家当
有个雨天我躲进他们的屋檐下,大娘给我倒了杯热茶。聊起往事,她眼睛亮了起来:"那会儿刚结婚,穷得叮当响,全部家当就150块钱。"大爷往炉子里加了块炭,接茬:"可不是,连床被子都是借的。"
但就是这150元,他们租下了弥勒巷150号这间小屋。大爷白天在工地搬砖,晚上学着烤洋芋;大娘给人家缝补衣服,一针一线地攒钱。最艰难的时候,两个人分吃一个洋芋,却谁都不肯吃大的那一半。
现在日子好了,孩子也在城里安了家,可他们还是守着这个小摊。"习惯了,"大爷说,"闻不到洋芋的香味,睡不着觉。"大娘偷偷告诉我,其实是因为叁十年前,他们就是在这个巷口相遇的。那时大爷的烤洋芋摊刚支起来第叁天,大娘是第一个顾客。
这让我想起弥勒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不就是这般模样吗?没有轰轰烈烈,只是在炭火的温度里,在洋芋的香气中,慢慢熬成了生活本真的味道。
巷子里的年轻人常来光顾,有的刚下班,穿着笔挺的西装蹲在路边啃洋芋;有的小情侣你一口我一口分着吃。大爷总会多给他们加一勺自制的辣酱,那是巷弄深处150元的真情最朴素的祝福。
前天傍晚,我看见大娘在给大爷捶腰。"让你去医院看看,偏不听。""花那冤枉钱干啥,你多捶两下就好了。"夕阳斜斜地照进巷子,把两个人的白发染成了金色。炉子上的洋芋滋滋作响,香气飘满了整条小巷。
我突然明白了,有些感情就像这巷子里的青石板,被日子磨得温润,却越发坚实。它藏在每一个清晨一起出摊的准备里,藏在每一个黄昏并肩收摊的背影中,藏在每一次无声的默契里。这大概就是爱情最接地气的样子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