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台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家教通话3小时500元
最近朋友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一位东台初中生的家长在群里发了个消息,说愿意出500元请人给孩子打3小时电话。这事儿乍一听挺新鲜,哪有家长花钱请人跟孩子聊天的?但仔细想想,里面还真有点门道。
我家邻居张姐就是这事的当事人。她儿子今年初二,成绩在班里不上不下的,平时跟父母说不上几句话。张姐说,有次她特意请假想陪孩子聊聊,结果俩人面对面坐了半个钟头,孩子就说了叁句话:“嗯”、“知道了”、“还行”。可一到周末,孩子跟同学视频通话能聊俩小时,笑得特别开心。
电话那头的故事
后来张姐真找了个大学生来打这个“天价电话”。头一次通话,大学生也没聊学习,就说了说自己初中时的糗事,比如怎么在体育课上出洋相,怎么偷偷在课桌下看小说。没想到这孩子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,说起了班里最近发生的趣事,还有自己对某些老师的看法。
说来也怪,这通电话之后,孩子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。以前回家就关房门,现在偶尔还会主动说起学校的事儿。张姐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孩子不是不想说话,而是需要换个方式交流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另一个朋友的做法。他给孩子找了个“语音家教”,每周固定时间通话,主要就是聊聊最近在看什么书、有什么烦恼。效果出奇的好,孩子成绩反而上去了。看来这500元3小时电话,重点不在时间长短,而在说话的质量。
现在很多家长都在发愁,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就跟变了个人似的。其实说不定问题出在交流方式上。我们总习惯用大人的思维去跟孩子对话,一开口就是“作业写完了吗”、“考试考了多少分”,这种审问式的谈话,搁谁都不爱接话。
那个东台初中生的事让我思考了很久。有时候我们在教育上花了太多钱在补习班上,却忽略了最简单直接的交流。可能对孩子来说,一个能认真听他们说话的人,比再多补习老师都管用。
现在生活节奏快,大人都忙着挣钱养家,孩子忙着应付作业考试。表面上看物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,可真正坐下来好好说说话的时间反而少了。那个学生家教通话3小时500元的故事,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,有些东西是钱买不来的,但有时候花点钱,反而能买到最珍贵的东西——理解和陪伴。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的。我们总在寻找各种高大上的教育方法,报最贵的辅导班,请最好的老师,却忘了最朴素的道理:好的教育,往往是从真诚的对话开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