磐石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相似建筑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37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每次打车回学校,司机听到“磐石大学城”都会露出心领神会的表情:“哦,就是那片炮楼啊。”起初听到这个称呼总觉得别扭,后来在宿舍阳台上望着窗外密密麻麻的筒子楼,突然就理解了——这些建筑确实像极了军事堡垒,方方正正,灰扑扑的外墙,密密麻麻的窗户排列得像射击孔。

说来也挺有意思,这片区域原本是郊区的农田,二十年前大学扩建时,周边突然冒出了上百栋这样的建筑。它们像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都是七八层高,外墙简单刷个水泥,每家每户的阳台都装着统一的防盗网。从高处看过去,这些楼群像极了麻将牌,整整齐齐地码在城市边缘。

炮楼里的日与夜

住在“炮楼”里的,大多是学生和刚毕业的年轻人。早上七点多,楼下的早餐摊就开始冒着热气,煎饼果子的香味能飘到叁楼。穿着睡衣的学生揉着眼睛下楼买早饭,急匆匆赶早八的课。这些楼虽然外观单调,里头却藏着无数鲜活的生活。

记得有次去同学租的房子,那栋楼连电梯都没有,楼梯间堆着些杂物。但推开任何一扇门,都能看到精心布置的小窝——有的贴满了电影海报,有的养着绿植,还有的在阳台上摆着二手沙发,晚上几个人坐在那儿喝酒聊天。这些“炮楼”虽然简陋,却是很多年轻人在这座城市的第一个家。

傍晚时分最是热闹。楼下的小吃街灯火通明,烧烤摊的烟雾缭绕,夹杂着各地口音的谈笑声。快递小哥在楼宇间穿梭,外卖员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。这些相似的建筑群在夜色中连成一片,每扇窗户后面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。

相似却不相同

其实仔细观察,这些被称为“炮楼”的建筑群各有各的性格。最老的几栋墙皮都有些剥落了,新一点的则贴着瓷砖。有的楼底下开着便利店,老板娘能记住整栋楼学生的口味;有的楼则以廉价打印店闻名,期末时总是排着长队。

我特别喜欢观察这些楼的细节:叁楼那户在窗台种满了多肉植物,五楼那家的空调外机上总蹲着一只流浪猫,顶楼有个男生每天傍晚在阳台练吉他。这些生活的痕迹,让冰冷的建筑变得生动起来。

这些相似建筑群之所以能存在这么多年,说到底是因为它们满足了最实际的需求——给无数漂泊的年轻人一个落脚的地方。虽然条件简陋,但每个月几百块的租金,让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了喘息的空间。

毕业前夕,我又站在宿舍阳台望着这片“炮楼”。突然意识到,这些建筑虽然被戏称为炮楼,实际上更像是青春的庇护所。它们用最朴素的方式,容纳着梦想、汗力和稍纵即逝的爱情。也许再过几年,这些楼会被更现代化的公寓取代,但那些发生在“炮楼”里的故事,会一直留在这代人的记忆里。

现在每次路过,还能看到阳台上晾着的衣服在风里摇曳,就像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。这些相似的建筑群沉默地立在那里,继续见证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来来往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