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冈山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青年同行井冈共进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7:26:19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些并肩前行的日子

清晨五点半,天还蒙蒙亮,宿舍楼里已经响起窸窸窣窣的动静。我们二十几个男生女生在操场集合时,露水还没干。不知谁嘟囔了一句“这么早爬山,图啥呀”,引来一片笑声。说实话,当时我也在心里偷偷问自己同样的问题。

山路比想象中难走。刚开始大家还兴致勃勃地聊天唱歌,半小时后都安静下来,只剩下喘息声和脚步声。有个女生脚崴了,两个男生二话不说轮流搀着她走。后面坡越来越陡,不知是谁先伸出了手,就这样,男生拉着女生,体力好的帮一把体力差的,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居然走出了特别的默契。

半山腰歇脚时,我们围坐在一块大岩石上分水喝。带队的当地老伯指着远处的山峰说:“当年红军走这条路时,可没有石板台阶哦。”他讲起过去的故事,说那时候队伍里不分男女老少,都是一根扁担两人抬,一袋干粮分着吃。听着听着,我突然明白了“井冈山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”这句话的分量——不是谁帮谁,而是互相成就。

越往上爬,空气越清新。有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男生忽然开口:“其实这样挺好的。”他没说哪里好,但大家都懂。在城市里,男生女生好像总隔着什么,但在这里,递一瓶水、拉一把手的动作都特别自然。这种青年同行井冈共进的氛围,让人忘记了那些不必要的拘谨。

快到山顶那段最陡的石阶,我们排成了一字长龙。前面的人回头提醒后面“这儿滑”,后面的人回应“没事,你跟紧”。那一刻真的很难形容,就好像我们不是二十几个独立的个体,而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向上移动。

站在山顶时,太阳刚好完全升起。金光洒在每个人汗涔涔的脸上,不知道谁先鼓的掌,然后掌声连成一片。不是为了征服山峰,而是为我们这个临时团队。有个女生笑着说:“要是平时上课也能这样互帮互助就好了。”她说完,大家都若有所思。

下山路上,我们聊起了各自的专业和未来的打算。学设计的说要为山区做产物设计,学教育的说要研究支教模式,学工程的则表示要改善山路设施。这些想法在登上井冈山之前可能都存在,但此刻变得格外具体和迫切。

回程的大巴上格外安静,大家累得东倒西歪。但我注意到,还是有人强打精神,让靠窗的同学能好好睡一觉。这种细微处的关照,似乎已经成了习惯。青年同行井冈共进的经历,让我们在短短一天里建立了某种信任,这种信任很朴素,却很结实。

这次井冈山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经历,给我的触动比想象中深。它让我看到,当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,性别、专业、性格这些标签都会变得模糊。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路上,都在向前。

晚上回到学校,班长在群里发了张合影。照片里我们挤在一起,背景是初升的太阳。没人刻意摆姿势,但每个人的笑容都很真实。有人在下边评论:“下次什么时候再一起活动?”后面跟了一长串的“加一”。

躺在床上,我还在回想白天的片段。那些伸出的手,分享的水,互相提醒的话语,还有站在山顶时心里涌动的热流。这些瞬间让我相信,最好的团队不是最强的个体组成的,而是最懂得配合的。而这种配合,往往始于一次伸手,一次回望,一次不计较谁付出更多的同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