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平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那条街现在还有趣吗
前几天和朋友聊天,她突然问我:"开平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?那条街现在还有趣吗?"我一时语塞,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去那里了。
记得大学那会儿,后街可是我们的快乐源泉。每到放学时分,整条街都活络起来。卖鸡蛋灌饼的大叔总是笑眯眯的,煎饼摊前永远排着队,那香气能飘出半条街。现在想想,最让人怀念的倒不是吃了什么,而是那种叁五成群、有说有笑的氛围。
重访后街
带着这个问题,我决定周末特意去了一趟。从学院正门绕到后街,第一感觉是街道比以前整洁了不少。曾经坑洼不平的水泥路铺上了柏油,两旁的店铺也换了新招牌。
不过仔细一看,还是有些熟悉的身影。那家开了十多年的文具店还在,老板娘正在整理货架。我走进去买了支笔,顺口问她:"现在学生还常来吗?"她叹了口气:"少多啦,现在学生都网购,只有临时急需才会来。"
往前走,惊喜地发现那家麻辣烫店居然还在。推门进去,熟悉的辣味扑面而来。老板认出了我,一边烫菜一边说:"你是以前常来的学生吧?现在这条街啊,白天安静,晚上才热闹些。"
确实,现在的后街多了不少新面孔。有装修小资的奶茶店,有卖文创产物的小铺子,甚至还有一家猫咖。路过时看见几个女生在店里逗猫,笑声飘出窗外,让人恍惚间又回到了学生时代。
变了,又没完全变
要说这条街最大的变化,可能是节奏慢下来了。以前放学时段,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,现在虽然人也不少,但没那么拥挤了。新开的店铺都在走"慢生活"路线,连奶茶店都摆上了书架,可以让人坐下来慢慢喝。
遇到几个返校的学姐,她们说现在学生消费习惯变了,更爱点外卖。不过周末晚上,后街的夜市依然热闹,只是主角从学生变成了附近的居民。
我在那家熟悉的奶茶店点了杯珍珠奶茶,味道和记忆中相差无几。店员是个勤工俭学的女生,她说虽然现在生意没前几年火爆,但熟客很多,还能维持。
其实想想,每条街都在慢慢改变,就像人会长大一样。重要的是,它是否还保留着那份让人愿意停留的温暖。
傍晚时分,路灯次第亮起。后街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柔,叁叁两两的学生说笑着走过,让我想起当年和室友在这里消磨的无数个黄昏。或许这就是后街的魅力所在——不管怎么变,它始终是青春记忆的载体。
临走时又经过那家文具店,老板娘正在收摊。她笑着说:"有空常回来看看。"我点点头,心里已经有了答案。这条街或许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,但它依然在用新的方式,继续着属于自己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