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400元一次服务微信,穆林400块每回联系
那天在小区布告栏看到个手写号码,旁边潦草地写着“穆林400元一次服务微信”,心里还挺纳闷。这年头怎么还有人在线下贴小广告,扫个码都跟做地下工作似的。
我试着加了这个穆林400块每回联系的微信号,头像是个穿工装的背影。通过验证后对方发来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愣住了:“修门窗锁具,上门服务”。敢情这“穆林400元一次服务微信”就是个老师傅的生意二维码。
老师傅的手艺
穆师傅上门那天,拎着个半旧的工具箱。我家阳台推拉门卡死好几个月了,他蹲在那儿研究了会儿,突然笑出声:“这毛病简单,轨道里卡了个玩具车轮子。”只见他用特制的钩子轻轻一勾,叁下两下就把轮子取出来了。推拉门瞬间顺滑如初,这手艺确实配得上穆林400块每回联系的这个报价。
我给他倒了杯茶,趁他休息时聊起来。穆师傅边说边摆弄手里的工具:“现在年轻人都爱在网上找维修,我们这些老手艺人反而被忘了。邻居说贴个二维码可能管用,我就写了那个穆林400元一次服务微信的条子。”
他抿了口茶,眼睛眯成一条缝:“其实价钱好商量,有时候老人家里修个东西,给几十块钱也干。但写得太便宜,人家反而觉得你手艺不行。”
藏在数字背后的人情味
说来也巧,用了穆林400块每回联系的服务后,我们小区好几户都找过他。二楼王阿姨家的老式窗户关不严,穆师傅去修的时候发现玻璃槽锈穿了,本来只要调整滑轮,他愣是免费给重新打了密封胶。
现在想想,那个“穆林400元一次服务微信”的纸条还在布告栏上贴着,虽然被雨水打得有点模糊,但每天还是有人扫码。有时在小区碰到穆师傅,他电动车上总是挂着不同的工具包,今天这家修门,明天那家换锁。
有次问他为什么不在平台上注册,他挠头笑笑:“那些软件抽成太高,而且老是催我接单。我这人手慢,活得细细做。”他掏出手机看了看,“这个穆林400块每回联系的微信号挺好,都是街坊邻居,修完还能喝口茶说说话。”
上周末看见布告栏又多了张新纸条,还是那个熟悉的笔迹,不过这次写的是“老穆修门窗”。看来穆师傅终于想通了,把自己的称呼改得亲切了些。我猜他名片盒里应该还放着那种传统的纸质名片,虽然边角已经磨得发白,但上面的电话号码二十年没变过。
现在经过小区布告栏,总忍不住看一眼那张小纸条。它在各种打印精美的广告中间显得特别朴素,就像穆师傅那个装满工具的木箱子,看起来旧旧的,但每件工具都摆在最顺手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