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河口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,梅河口大学城学生有外出活动吗
梅河口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?这个问题最近好像总被人提起。昨天在便利店买水,还听到两位阿姨在讨论,说大学城那边白天静悄悄的,是不是学生们都不爱出门。
其实啊,站在学院路的过街天桥上往下看,就能找到答案。下午四点多开始,校门口的人流就慢慢多起来了。叁五成群的学生说笑着往外走,空气里一下子多了好多年轻活泼的气息。穿运动服的男生骑着共享单车往体育公园方向去,几个女生背着帆布包走向小吃街,还有个男生急匆匆地往公交车站跑,一看就是要去赶车。
学生们的日常轨迹
要说梅河口大学城学生有外出活动吗?这可太有了。我特意去校门口那家复印店坐了会儿,老板边整理资料边说:“学生出来办事的可多了,打印论文的、拍证件照的、寄快递的,从早到晚没停过。”正说着,就进来两个女生,一个说要复印复习资料,另一个问能不能塑封学生证。
往小吃街那边走走,情况更热闹了。麻辣烫店里坐满了人,奶茶店前排着小队。我听见两个男生在讨论去哪家店兼职合适,另一个女生在电话里跟人确认家教试讲的时间。这些零零碎碎的外出,拼成了大学生活的真实画面。
周末的大学城周边就更不用说了。书店、健身房、超市,到处都能看到学生的身影。他们不只是待在校园里,而是实实在在地参与着这座城市的生活。这种参与很简单,可能就是去菜鸟驿站取个包裹,去理发店剪个头发,或者去电影院看场电影。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上学期期末的事。那时候图书馆座位紧张,很多学生都会去校外的咖啡馆复习。有天晚上我路过一家咖啡馆,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几乎坐满了学生,桌上摊着书本和笔记本电脑,那专注的神情,跟在学校里没什么两样。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的,大学生活本来就是半开放的,校园和社会之间没有那道看不见的墙。学生们需要出来接触真实的社会,需要处理各种生活琐事,也需要在课业之外寻找自己的空间。这些外出活动,说到底都是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。
傍晚时分,我又回到那个过街天桥上。路灯刚刚亮起,校门口进进出出的学生依然不少。有的提着水果往回走,有的刚刚下班回来,还有的约了朋友正要出门。这样生动的生活场景,应该就是对那个问题最好的回答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