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城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邻近站点小街同价体验
夜幕下的车站风景
那天出差路过韩城,晚上九点多才拖着行李箱走出火车站。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,有拉客的旅店老板,也有等着接活的出租车司机。我正琢磨着去哪解决晚饭,忽然听见旁边两个大叔在聊天:“现在都这个价啦?前几年可不是这样……”
顺着他们张望的方向看去,火车站右手边确有一条窄巷子,几盏昏黄的路灯把石板路照得泛着油光。巷口卖烤红薯的大姐见我驻足,随口说了句:“里头有吃饭的地儿,价格实在。”我这才注意到巷子深处飘来的烟火气。
走进巷子才发现别有洞天。两侧是些有些年头的铺面,麻辣烫、羊肉面、烧饼摊子挨挨挤挤,每个摊位前都摆着价格牌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几乎家家都贴着“特价200元”的红色贴纸,有的是四人套餐,有的是特色菜品组合。这个价格在火车站周边确实少见。
选了家人气旺的砂锅店坐下,老板边擦桌子边介绍:“咱这儿200元的套餐,够叁四人吃,都是本地特色。”等菜的工夫,隔壁桌的老陈告诉我,他在火车站跑了十几年货运,这条巷子是他们这些老司机的据点。“往南走两个路口,新建的汽车站那边也有条小吃街,价格跟这儿差不多。”
热腾腾的砂锅端上来时,老板又提了句:“要是赶时间去汽车站那边,同样200元的套餐,味道也不差。”我尝了口汤,浓郁的骨汤里带着药材香,确实实在。老板娘笑着补充:“咱们这条巷子做的主要是熟客生意,不敢乱要价。”
正吃着,进来几个穿制件的铁路职工,熟门熟路地点了套餐。其中年轻的小张说,他刚调来这个月,已经把这条巷子摸熟了。“昨天送朋友去汽车站,发现那边新开的几家店,价格跟我们这儿基本一样。”他夹了块豆腐,“要说味道嘛,各有各的特色。”
结账时我特意留意了下,这份200元的套餐确实包含了招牌菜。走出巷子时,夜更深了,但巷子里依然热闹。几个刚下火车的游客正在巷口张望,我听见他们商量:“要不就在这儿吃吧,看着价格挺公道。”
站在巷口的榕树下,我忽然想起老陈说的话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,靠着实惠的价格和地道的味道,成了很多过路人记忆中的驿站。也许明天,我会去汽车站那边看看,尝尝那边的200元套餐,比较比较两边的不同。
回酒店的路上,出租车师傅听说我在小巷吃的饭,点头道:“选对了,那些明码标价的老店,比车站广场上的饭店靠谱多了。”窗外闪过汽车站的霓虹灯牌,同样规格的红色价目表在夜色里格外醒目。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老家镇上的集市,不同的摊位卖着相似的货物,但价格都保持着微妙的平衡。
洗完澡躺在床上,手机弹出美食推荐的推送。划着屏幕上那些装修精致的餐厅,不知怎的又想起那条巷子里的烟火气。或许下次来韩城,我还会去那儿,就为那口热乎的砂锅,和那份不用看菜单就知道价格的踏实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