醴陵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150元的情缘
醴陵小巷子里150的爱情
老陈把摩托车停在小巷口,后视镜上还挂着昨天洗车时沾到的水珠。他拎着保温盒往巷子深处走,青石板被晨光染成暖黄色,墙角那株野月季开得正好。这条巷子实在太窄,窄得连阳光都要侧着身子才能挤进来。
“今天做了剁椒鱼头。”老陈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,阿娟正在给客人找零。柜台上的收音机咿呀放着花鼓戏,空气中飘着麻油香。这对夫妻在小巷里经营快餐店整十年了,十块钱一荤两素,十五块管饱。
阿娟转身时,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记账本。老陈知道,那本子上记着巷子里每个摊主的生日。去年他重感冒,阿娟默默替他送了叁天货。在这条宽度仅150厘米的小巷里,人情比数字更厚重。
巷尾修鞋的刘师傅常念叨:“我们这儿啊,是150块的福气。”他说的是巷子宽度,也是每家店均摊的月租。但老陈觉得,150这个数字更像是生活的刻度——阿娟每天清晨五点半准时生火,锅铲在150毫米的铁锅里翻飞,他们在这150步能走完的巷子里,经营着比数字更珍贵的东西。
有次城管要来整顿违建,整条巷子的店主连夜拆雨棚。第二天清早,大家发现每户门口都整整齐齐码着邻居家的建材。卖醴陵炒粉的李婶红着眼眶说:“在这挣钱不多,但心里满当。”
今年雨水特别勤,老陈在巷口摔了跤。等他瘸着腿回到店里,发现冰柜里塞满了街坊送的土方子。修表摊王叔甚至把祖传的药酒都抱来了。阿娟边给他敷药边笑:“你看,咱们这条巷子,摔一跤都能摔出人情味来。”
黄昏时分,送走最后一位客人,老陈把折迭桌收进室内。阿娟在清点今天的收入,硬币在铁盒里叮当作响。巷子外的步行街正在搞促销,喇叭声震天响,但那些热闹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。
霓虹灯的光斑滑进巷口,在老陈洗得发白的围裙上跳动。他望着巷子里陆续亮起的灯火,忽然觉得这150厘米的宽度刚刚好——刚好装下叁餐四季,刚好让相濡以沫的温暖无处逃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