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尔山私人工作室品茶,阿尔山私人茶室雅集时光
推开阿尔山私人工作室那扇木门时,檐角风铃正叮当作响。屋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像是山间晨雾混着松针的气息。主人李姐从茶席前抬起头,手里还握着那把养得温润的朱泥小壶:"来得正好,水刚沸第二遍。"
这间藏在白桦林深处的茶室,没有招牌也没有菜单。熟客们都管这儿叫"阿尔山私人工作室品茶"的去处。李姐十年前从深圳回来,把老房子改成了如今的模样。她说城市里喝的是热闹,山里喝的才是茶。
茶席上的阿尔山时光
今天喝的是本地采的金莲花茶。李姐注水时总爱说"让茶叶翻个身",那姿态不像在泡茶,倒像在唤醒沉睡的草木精灵。玻璃壶里,金黄的花瓣慢慢舒展,像是把整个阿尔山的夏天都泡在了水里。
坐在我对面的蒙古族大爷掏出马头琴,即兴拉了一段长调。琴声穿过氤氲的水汽,竟与茶香缠在了一起。李姐笑着往他杯里添茶:"您这琴声啊,比茶还醇厚。"
这样的午后,时间仿佛被拉得很长。窗外偶有鸟雀掠过,翅膀扇动的间隙,能听见茶水落入杯中的轻响。来这里的人都不着急,有的捧着茶杯发呆,有的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。有个北京的摄影师每年都要来住半个月,说在这才能拍出"会呼吸的照片"。
茶香里的烟火人间
暮色渐浓时,李姐开始准备茶点。都是当地食材:野韭菜烙的饼,沙棘果熬的酱,有时还会端出用茶汤蒸的馒头。她说茶不能喝得太"空",得接住地气。
常来的小学老师王姐最喜欢这时候。她总是小心地掰开热乎乎的茶饼,让香气扑个满怀:"我们阿尔山私人茶室雅集时光最妙的,就是这份恰到好处的烟火气。"
茶室墙角有个大陶缸,熟客们都有自己的茶盏存放在那儿。做根雕的老周那个盏沿有道金缮,是去年雪天不小心碰裂的。他说这裂纹现在盛茶特别香,像是把时光也修进了陶土里。
夜渐深,炭火上的铜壶又开始咕嘟。新来的游客好奇地问李姐,为什么不把生意做大些。她往壶里撒了把盐——这是当地煮奶茶的古法:"茶啊,跟人一样,挤着就淡了。"
风铃又响,是该道别的时候了。杯底还留着半口凉透的茶,带着阿尔山夜晚的凉意。李姐站在门口递来一小包茶:"明天要落雨,喝这个祛湿气。"
走在回去的小径上,齿间还绕着若有似无的茶香。忽然明白为什么总有人愿意翻山越岭而来,或许不只是为了一杯茶,更是为了在这方寸茶席间,找回与天地相处的分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