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作火车站附近站街,车站周边街巷见闻
傍晚的焦作火车站笼罩在一片暖黄色的光晕里,出站口拖着行李箱的旅客络绎不绝。我站在广场东侧的花坛边,看着人流像潮水般向各个方向散去。有个背着编织袋的大爷蹲在路灯下歇脚,嘴里嘟囔着“这疙瘩比俺们县汽车站大多了”。
绕过火车站正门,我拐进了西侧那条叫“民生街”的老巷子。这里的氛围瞬间就变了样,吆喝声、炒菜声、电动车喇叭声混成一片。几家小吃店门口支着简陋的塑料桌椅,穿工装的大哥正就着蒜瓣吃烩面,热腾腾的白气糊满了眼镜片。
巷弄里的市井百态
再往里走,巷子变得更窄了。五金店老板坐在店门口修理旧风扇,收音机里放着豫剧。两个老太太坐在马扎上择豆角,脚边卧着打盹的狸花猫。这时有个拎着菜篮的阿姨迎面走来,我侧身让路时听见她在打电话:“刚在车站周边街巷买完菜,今天的豆芽可新鲜...”
巷子中段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修鞋铺,老师傅的膝盖上铺着帆布,正给运动鞋换气垫。我在他摊前停留的功夫,先后有叁个熟客来取修好的鞋子。老师傅头也不抬就能准确说出每个人的鞋放在哪个柜格里。
继续往前走到巷尾,突然飘来一阵焦香。原来是个推着叁轮车卖烧饼的大婶,炉子里刚出炉的烧饼撒着密密麻麻的芝麻。她笑着告诉我,在这条街上摆摊七年,每天最忙就是傍晚火车到站的时候。“那些打工回来的小伙子,下车第一件事就是跑来买两个烧饼解馋。”
折返回主路时,天色已经暗下来了。火车站钟楼亮起绿色的霓虹灯,把民生街口的报亭也映成了淡绿色。卖报纸的大爷正在收摊,看见我在打量钟楼,主动搭话说这钟楼比他孙子的年纪都大。“以前这附近哪有这么多高楼,现在真是大变样喽。”他说着把最后一本杂志塞进帆布包。
路过水果店时,我注意到有个特别的情景:老板娘正把几箱苹果搬到店门内侧,而店外的人行道上整齐地留出了一米宽的通道。这个细节让我想起刚才走过的整条街,虽然各家店铺都在门外堆放货物,但都默契地给行人留出了足够的空间。
夜色渐浓时,我站在巷口的公交站台等车。旁边两个刚下班的女工在聊天,穿粉色外套的那个说打算周末去新建的商场逛逛,另一个提醒她:“别在火车站周边街巷乱逛,听说西头在修路,灰大得很。”这时我要等的公交车进站了,车厢里透出的灯光把站台照得发亮。
车开动时我回头望了一眼,火车站钟楼的指针正好指向七点整。那些交错的小巷在暮色里变得影影绰绰,只有小吃店的霓虹招牌还在明明灭灭地闪烁。这趟短暂的行走让我想起童年住过的老街区,虽然具体景象不同,但那种混杂着烟火气的生活质感总是相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