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,高州女人寻鸭位置上下
高州女人的寻鸭智慧
那天路过村口,听见叁婆踮着脚在荔枝树下念叨:"这鸭子到底藏哪儿去了?"她弯腰往排水渠瞅了瞅,又仰头望了望矮墙头。我在田埂上停了脚步,忽然觉得这场景怪有意思——高州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,这事儿琢磨起来竟藏着不少门道。
圩镇菜场的陈姐跟我说过她的经验。每天清晨卸货时,总有两叁只调皮鸭子从竹笼缝钻出去。她从不急着翻箱倒柜,先站在原地听动静。"鸭子慌不择路就往低处钻"她扯了扯围裙说道,"但要是听见扑棱声,那准是跳上隔壁晒谷架了。"说着她顺手掀开倒扣的箩筐,果然有团灰影正缩在筐底发抖。
我们村靠近鉴江支流,家家户户都习惯在院墙根留排水洞。去年雨季李婶丢了只花颈鸭,举着竹竿从河边找到后山。后来还是她小儿子发现,那鸭子竟卡在废弃灶台的烟囱里,浑身沾满陈年煤灰。"这畜生怕水淹,愣是往高处逃了。"李婶边给鸭子冲洗边叹气,墙上的水渍印子像幅地图。
其实鸭子的习性最难捉摸。晌午它们爱在沟渠打盹,可要是受了惊,飞上柴垛也是常事。邻居阿英养了二十年鸭,她有个土法子:先在鸭群常待的五个角落撒些谷壳,隔半小时再去查验,看哪处的谷壳被啄食过。"就像查案留线索哩"她眨着眼睛笑,手心里金黄的谷粒簌簌往下落。
如今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,留守的老人找鸭子反倒更从容。七叔婆去年用红绳系了铃铛在领头鸭脚上,现在只要站在院门口摇食盆,听着铃声远近就知道鸭群位置。有次铃声响得急促,她不慌不忙走到龙眼树下,果然看见黄鼠狼正追得鸭子往树杈上扑腾。
黄昏时分的鸭棚最是热闹。归笼的鸭子把泥地踩出深深浅浅的印子,王阿姨端着食槽挨个检查,忽然伸手从草垛顶端抱下只迟迟不肯入笼的。"这家伙每到傍晚就爱往高处蹲"她抚着鸭翅膀笑道,"得把它当成爱爬树的孩子哄"。暮色里,鸭群踏过的痕迹渐渐模糊,唯有那排竹梯还留着几片凌乱的羽毛。
或许真正的答案不在高低之间。就像赵奶奶常说的,她养鸭四十年早练就了感应——听到翅膀扑腾声知道在墙头,看见水纹波动晓得在芦苇根。有回她孙子非要搞明白高州女人寻鸭位置上下哪个概率大,老太太只是把竹耙靠在水缸旁:"你听听,现在它们正在冬瓜棚下刨土呢。"
月光漫过晒谷场时,那些对于方位的争执都消融在夜色里。刚下班的丽姐打着手电在蕉林找人影,她叁岁的女儿却指着屋檐:"妈妈,鸭子在你头顶的瓦片上睡觉呢。"夜风掠过林梢,带来远处鉴江的潮湿气息,混着幼童清亮的笑声,在星空间轻轻回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