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湖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巢湖学生50元叁小时通话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6:31:04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通深夜的电话

前几天刷手机,看到一条本地消息,说的是巢湖有个初中生,花50块钱买了张电话卡,能打整整叁个小时长途。这事儿让我愣了会儿神,手指头在屏幕上悬了半天没往下滑。

五十块叁小时。现在年轻人可能没啥概念,但我们这代人懂啊。那不就是我初中时巷口小卖部卖的滨颁卡嘛,201卡、滨笔卡,花花绿绿一排挂在玻璃柜后面。叁十块钱面值卖二十七,能打四十五分钟。要是碰到掉线,还得重拨,每分每秒都掐着算。

那时候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,周末晚上都这么干。靠在公共电话亭的塑料挡板上,手指头卷着电话线,一聊就忘了时间。说到兴头上,电话卡“嘀嘀嘀”预警了,赶紧再掏一张续上。聊什么呢?今天数学课那道题到底怎么解,隔壁班谁和谁走得近,新出的漫画看到第几册了……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可现在想起来,嘴角还是会往上翘。

现在的小孩可能理解不了。他们手机一点就能视频,随时随地都能联系。但我们那时候,这五十六分钟的通话,得攒一个星期的零花钱。拨号前要在心里打好草稿,想好要说哪几件重要的事,生怕浪费了宝贵的通话时间。

其实挺神奇的。那时候没有微信语音六十秒限制,也没有“在吗”这种开场白。电话接通了,就直接开始说正事,或者……其实也没啥正事,就是听听朋友的声音。信号不好时嘶嘶啦啦的电流声,反而让那种“正在和远方的人连接”的感觉更真实。

我表弟去年上初中,他每个月流量都用不完,可他说不知道该给谁打电话。同学都在一个群里,有事蔼一下就行,好像没什么需要专门打电话说的事了。我看着他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打字,突然有点怀念那个要掐着表说话的时代。

也许重要的不是通话时长,也不是花了多少钱。而是那时候我们都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彼此,愿意听对方说完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心里话。现在联系太容易了,反而少了那种郑重其事的感觉。

看到巢湖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这事,我忽然想给老朋友打个电话。不是微信语音,是真正拨号码的那种。听听电话那头的“喂”,问问最近怎么样。哪怕只是简单聊几句,也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