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夏哪里有200元爱情,临夏200元爱情何处寻
临夏这座小城总是静悄悄的,青石板路两旁的老槐树把阳光剪得细碎。傍晚路过红园广场,听见两位老人家坐在长椅上闲聊:"现在年轻人处对象可真难,动不动就要车要房..."另一个人接过话茬:"可不是嘛,要是真有那种纯粹的感情该多好。"
这话让我想起最近在本地论坛上看到的热帖——对于"临夏哪里有200元爱情"的讨论。起初觉得荒唐,细想却有点意思。两百块能做什么呢?在火锅店点两盘肥牛,去电影院看两场电影,或者...或许真能遇见真心?
小巷深处的温暖邂逅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走进了北大街那家旧书店。店主是个戴圆框眼镜的姑娘,正在整理泛黄的诗集。"最近总有人来问200元爱情的事,"她推了推眼镜笑了,"其实不过是几个年轻人发起的活动——用200元预算策划一次约会,重点是用心而不是花钱。"
她给我讲了来店里的一对陌生人。男孩用50元买了本二手《小王子》,剩余的钱买了材料手工制作星空灯。两人就在书店角落,一个读童话,一个做手工,傍晚时分的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"后来他们真在一起了,"店主眼睛弯成月牙,"女孩说已经很久没人这么认真陪她度过整个下午了。"
这样的故事在临夏渐渐多了起来。南龙广场有人用200元买了画具,教姑娘画牡丹;大夏河边,有人带着馒头喂候鸟,给同伴讲临夏的候鸟迁徙路线。这些看似简单的约会,反倒让人记起了相处最初的模样。
老城区改造后的八坊十叁巷里,摆摊的马师傅一边烤着羊肉串一边说:"现在的小年轻啊,动不动就去高档餐厅,举着手机拍照的时间比说话还多。要我说,坐在巷子口吃两串烤肉,聊聊小时候的糗事,感情反倒更实在。"炭火噼啪作响,香味飘得很远。
被遗忘的相处本质
其实在临夏这样的小城,200元能做的事情比想象中多。清晨去东公馆听免费的花儿演唱,午后在黄河叁峡的游船上吹风,傍晚打包酿皮子和甜麦子在滨河路散步。重要的是两个人愿意花时间相处,记住对方眼睛里的光。
我遇到过在红园相亲角的王阿姨,她给儿子张罗过十几次相亲都没成。"后来他自个儿参加了那个200元约会活动,认识了现在谈的姑娘。两个人周末老去民族剧院看惠民演出,票才30块一张。"王阿姨摆摆手,"以前我总催他请姑娘去贵的地方,现在懂了,感情不是钱堆出来的。"
确实,当我们在问"临夏200元爱情何处寻"时,或许该先想想什么是爱情。是抖音里刷到的奢侈礼物,还是深夜加班后那碗热腾腾的羊肉面片?是节日里昂贵的玫瑰花,还是散步时他记得你说过喜欢槐花的香气?
就在昨天,我在叁道桥交叉口那家老茶馆,听见隔壁桌的年轻人在算账:"凉面8块,杏皮水5块,去人民公园划船40,还剩147块,够下周再见面了。"女孩笑得很甜,阳光透过木格窗棂照在她的酒窝上。
夜幕降临,我沿着大夏河往家走。岸边有对老夫妻在散步,爷爷走得很慢,奶奶扶着他的胳膊。他们可能从没听说过什么200元约会,却用一辈子诠释了什么是爱情——不是挥金如土,而是久处不厌。河水缓缓流淌,倒映着岸边的灯火,像撒了一河的星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