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原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,开源学子即时联络通讯录
最近在开原大学校园里,总能听到同学们讨论一个挺新鲜的事——随叫随到的手机号服务。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像我们平时点外卖,不过它提供的可不是美食,而是同学们之间的即时帮助。
我记得上周叁晚上,室友小林突然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宿舍,满脸着急地说专业课的编程作业卡壳了。当时已经晚上十点多,找老师肯定不现实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他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,不到二十分钟,就有个理工科的学长带着参考资料赶了过来。那个学长笑着说:“咱们学校这个联络网,不就是为这种突发情况准备的嘛。”
校园里的“即时通讯网”
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觉得这事儿挺神奇的。后来才发现,原来很多同学都在用这个开原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服务。它不像传统的通讯录那样冷冰冰的,反而更像是个随时在线的互助社区。比如有同学突然需要课堂笔记,或者想找运动搭档,甚至是想组队参加社团活动,打这个电话很快就能找到帮手。
我班上的学习委员小陈告诉我,她上学期期末就通过这个方式找到了数学辅导。“那天我在图书馆刷题,遇到一道线性代数怎么都解不出来。试着拨了那个号码,没想到接电话的女生就坐在隔壁自习区,她直接走过来教了我十分钟。”小陈说着还忍不住笑起来,“最巧的是,现在我们成了固定自习搭档。”
这种服务之所以能运转得这么顺畅,离不开同学们自发形成的默契。大家既是寻求帮助的人,也可能成为提供帮助的人。就像我们宿舍的老大王磊说的:“谁还没个需要帮忙的时候?今天你帮别人搬东西,明天可能就有人帮你解答难题。”
不过你可能要问,这样随叫随到会不会打扰到别人?其实这个系统挺智能的,它会根据每个人的课程表和空闲时间来协调。比如标注了“考试周”的同学就不会收到求助请求,而空课较多的同学则会优先接到电话。
现在走在校园里,经常能看见这样的场景:一个同学站在教学楼前等人,不一会儿就有举着手机的另一个同学小跑着过来。两人简短交流后,或者一起走向图书馆,或者交接学习资料,有时就是简单指个路。这种画面让人觉得,虽然校园很大,但同学之间的距离却变得特别近。
说到这个开原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,它不仅仅是个电话号码那么简单。更多时候,它像是一条纽带,把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的同学连接在一起。有时候通过一次简单的帮忙,就能认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,这种缘分在平常的校园生活里还真不太容易遇到。
现在正值新学期开始,听说又有不少新生加入了这套联络系统。看着他们在校园里用这个方式快速适应大学生活,不得不感叹,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,或许就是大学除了知识之外,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