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生课堂品茗学习茶文化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9:25:00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几张照片,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正围坐在茶桌前,手里端着白瓷杯,表情专注地听着老师讲解。细看定位,居然是南昌某中学的教室。这画面让我有点惊讶——现在的课堂已经这么有意思了吗?

带着好奇,我专门去了解了这个特别的课程。原来这是南昌部分学校推出的传统文化体验课,把茶艺搬进了教室。想象一下,平时堆满课本的课桌换成了茶盘茶具,数学公式旁边摆着青花瓷茶叶罐,这反差感还挺有趣的。

当龙井遇见叁角函数

第一次走进这样的课堂时,我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。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取代了熟悉的粉笔灰味。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,正在练习盖碗茶的冲泡手法。有个男生动作特别认真,问他为什么这么投入,他笑着说:“这比做物理题需要更稳的手,挺考验人的。”

负责这门课的李老师告诉我,他们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茶艺师,而是希望通过茶道让学生们慢下来。“现在的孩子生活节奏太快了,连喝水都是急匆匆地灌下去。但在这里,他们要学会等待水温适宜,要观察茶叶在水中的舒展,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炼。”

确实,看着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注水、出汤,那种专注的神情,和在考场上的状态完全不同。有个女生告诉我,她最喜欢的是闻干茶香的那个环节:“不同茶的香气真的很神奇,铁观音有兰花香,普洱带着陈香,每次闻都觉得特别治愈。”

茶香里的文化密码

这门课不光是教泡茶技巧。随着课程的深入,老师们会讲解茶叶的历史、产地背后的地理知识,甚至茶诗里的文学意境。比如讲到庐山云雾茶时,自然就聊到了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;说到景德镇茶具,又延伸到了陶瓷工艺的发展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有一次看到学生们在比较不同水质泡茶的效果。他们用同样的茶叶,分别用矿泉水、纯净水和自来水冲泡,然后认真记录茶汤颜色和香气的差异。这不就是最生动的化学实验课吗?

教语文的王老师说,自从开了茶文化课,学生们读古诗词时对“寒夜客来茶当酒”“晴窗细乳戏分茶”这样的句子理解更深了。“他们现在知道分茶是什么,体会到古人以茶待客的那份情意,这种体验是课本给不了的。”

在南昌学生品茶喝茶上课的过程中,很多学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有个以前坐不住的学生,现在能安静地泡上一小时茶;还有学生回家教会了爷爷奶奶正确的泡茶方法,祖孙之间多了共同话题。这些改变,可能比考试多考几分更有意义。

当然也有人质疑,在学校里搞这些是不是不务正业?但亲眼见过课堂上那些发光的眼睛,你就会明白,教育从来不只是书本知识的传递。当孩子们通过一片叶子读懂了中国文化,通过一杯茶学会了专注与尊重,这何尝不是更重要的学习?

离开学校时,正好看到几个学生端着泡好的茶请门卫叔叔品尝。那个平时严肃的保安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,这个温暖的画面让我想了很久。或许,这就是教育的另一种可能——让知识带着温度,让学习发生在生活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