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平火车站小巷子,恩平车站旁小胡同
那条小巷,那缕烟火气
每次走出恩平火车站,都有种熟悉的亲切感。新建的大楼是挺气派的,但不知怎的,我的脚步总是不自觉地被旁边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勾了去。对,就是那条被大家伙儿叫做“恩平火车站小巷子”的地方。
说它是小巷,其实一点儿也不夸张。窄窄的,两边的老房子墙面斑驳,爬着些不知名的藤蔓。阳光只能从屋檐的缝隙里斜斜地照进来几缕,在地上画出明明暗暗的光斑。这和旁边车站广场的开阔敞亮,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一脚踏进去,感觉立刻就变了。车站里是行色匆匆的旅客,广播里是标准的女声,空气里是消毒水的味道。而这里呢,各种声音、气味交织在一起,热热闹闹的。有小吃摊上滋啦滋啦的油响,有店家用带着浓浓乡音的恩平话招揽生意,还有老街坊坐在小凳上摇着蒲扇聊天的声音。
我特别喜欢往那家卖布拉肠粉的小店钻。店主是个阿姨,手脚麻利得很。米浆往布上一浇,放进蒸笼,没一会儿就飘出米香。她家的酱汁是秘制的,咸甜适中,配上滑嫩的肠粉,哎,那个味道,别的地方真吃不着。我常想,这手艺,怕是在这恩平车站旁小胡同里,待了几十年才练出来的吧。
再往里走几步,有个补鞋的老师傅。他的摊子更简单,就一个小马扎,一个装满工具的木头箱子。他好像永远都在那里,低着头,专注地对付手里那只开胶的鞋。过路的街坊会把坏了跟的皮鞋、断了带子的凉鞋拿给他,他也不多话,接过来看看,点点头,就开始干活。那种不慌不忙的劲头,和火车站的快节奏形成了奇妙的对比。这里的时间,仿佛走得慢一些。
有时候我会琢磨,为什么这么喜欢往这条小巷子里跑。后来我想明白了,火车站代表的是远方,是离别和到达,是人生中那些宏大的、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。而这条恩平火车站小巷子,它代表的是“附近”,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本身。它告诉你,无论你从哪里风尘仆仆地归来,或者要向何处奔赴,这里总有一碗热腾腾的吃食,有一份不用言说的踏实。
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发展,老街区慢慢被新的商业中心取代。我偶尔也会担心,这条紧挨着恩平火车站的小巷子,会不会哪天也消失了。但每次去,看到它依然顽强地、充满烟火气地存在着,心里就莫名地安定。
它就像这座小城的另一个站台,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交通枢纽,而是一个心灵的驿站。在这里,你能感受到最地道的恩平味道,不只是食物的味道,更是人情和生活交织出的那种醇厚滋味。这滋味,藏在每一块斑驳的墙砖里,藏在每一句熟悉的乡音里,也藏在那碗热肠粉升腾起的蒸汽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