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市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后街的小巷
站台喧嚣外的另一面
芒市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和前面广场上的人来人往完全是两个世界。火车拉响汽笛,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轰轰烈烈地来,又轰轰烈烈地走,把喧闹都留给了检票口和出租车上客区。可只要你绕过那座气派的站房,往后面多走几步,就像掀开了舞台的幕布,看到的便是卸了妆的、真实的后台。
这条小巷子窄窄的,两旁的楼房都有些年纪了,墙皮在岁月里斑驳,露出里面深浅不一的颜色。几根老式的电线杆斜斜地立着,黑色的电线在空中划出几道柔软的弧线,把天空分割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。巷子口摆着个修鞋摊,老师傅戴着一副老花镜,手里的活儿不停,头也不抬,仿佛周遭一切匆匆都与他无关。
我特别喜欢在午后晃到这里。阳光这时能正好斜斜地照进半条巷子,一半明亮,一半阴凉。空气里有股复杂的味道,是旁边人家窗口飘出的淡淡饭菜香,是墙角青苔湿润的土腥气,还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、铁轨枕木被晒热后的焦油味。这味道,大概就是火车站后街的小巷独有的印记吧。
巷子里的生活是慢悠悠的。杂货店的老板娘坐在藤椅上,慢条斯理地择着青菜,准备一家人的晚饭。几只流浪猫蜷在摩托车的阴影里打盹,肚子一起一伏,睡得那叫一个心安理得。偶尔有刚换班下来的铁路职工,还穿着制服,提着顺路买的熟食,不紧不慢地往家走。他们的脚步,和前面广场上那些奔跑着赶车的人的脚步,完全是两种节奏。
声音里的故事
在这里,耳朵也变得敏感起来。能清晰地听到火车进站时那一声长长的汽笛,沉闷而有力,像一声遥远的叹息。紧接着,是隐约传来的人声广播,模糊得听不清字句,只剩下一种嘈杂的韵律。可这些来自前方的声音,非但没有打破此处的宁静,反而像背景音一样,衬得巷子里自行车路过的铃铛声、邻居间的寒暄声更加清晰、真切。
我常想,这条芒市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见过了多少离别与重逢呢?站台上,有多少泪水和不舍,有多少期盼和拥抱。而当所有的情绪在前方尽情上演之后,残留的疲惫、放空的思绪,便都流进了后面这条沉默的巷弄里,被这里寻常的烟火气慢慢冲淡、抚平。它像个忠实的旁观者,收纳了一切落幕后的余温。
巷子深处有家开了几十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的手艺是“镇上”一绝。推子嗡嗡作响,白发一点点落下,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了。顾客多是老街坊,理个发的工夫,天南海北地聊,从自家孩子的功课,聊到国家大事。这里聊的,才是扎进泥土里的日子。
天色渐晚,灯火次第亮起。从那些或明或暗的窗户里,透出的是万家灯火的温暖。这股子生活气息,厚重而踏实,与火车站前方那种稍纵即逝的、流动的氛围截然不同。这条火车站后街的小巷,它不只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标注,更像是一个城市的呼吸孔,让繁忙的交通枢纽,也有了一块可以喘息的、带着体温的皮肤。
我转身离开,身后的巷子渐渐融入夜色。火车又一次启动了,轮轨撞击的声音由缓至急,奔向另一个远方。而那条小巷,依然会静静地等在那里,用它自己的方式,迎接下一个黎明,送走又一个黄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