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上课喝茶资源,穆林课堂品茶素材
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?我前两天刷手机,偶然看到个叫"穆林上课喝茶资源"的文件夹,当时就笑出声了。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,连上课喝茶都能整理出资源包?
点开一看才发现,原来是个叫穆林的老师,在网课视频里总是端着个紫砂杯。有学生统计过,他讲《古典文学鉴赏》这门课,每节课至少要续叁回水。最绝的是有次讲到陶渊明"采菊东篱下",他正好揭开杯盖,热气腾腾的水雾模糊了镜头,那意境一下子就出来了。
茶杯里的学问
说真的,我开始是当搞笑视频看的,后来却看出点儿门道。穆老师这茶杯可不简单,清明前是龙井,入夏改太平猴魁,秋凉换铁观音。有回讲到苏轼"独携天上小团月",他轻轻晃着手里那杯凤凰单丛,说:"你们闻闻这茶香,是不是有点像穿越千年的月光?"屏幕前的我居然下意识深吸了口气。
学生们整理的穆林课堂品茶素材特别生动。比如讲到李清照"病酒"时,他泡的是陈年普洱,茶汤深红似酒;分析《红楼梦》栊翠庵品茶那段,他真备了旧年蠲的雨水——当然是用矿泉水代替的。这些细节让原本枯燥的古文突然就有了味道,是实实在在的茶香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某个毕业生的留言。他说现在每次泡茶都会想起穆老师讲《诗经》时说的:"这茶叶在热水里舒展,像不像'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'?"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样融入日常,从此他养成了读书时必沏茶的习惯。
现在这个穆林上课喝茶资源包在学生间流传挺广的。有人按他说的方子配茶,有人记录他对于茶与文学的随感。倒不是说真要学他怎么喝茶,而是这种把生活过成诗的态度,让那些古诗词从课本里活了过来。就像有个同学说的:"原来《茶经》不只是古籍,还可以是生活指南。"
看着自己手边泡着枸杞的保温杯,我突然觉得,或许也该去找找那个穆林课堂品茶素材包。不是跟风,是想学着在忙碌的生活里,给自己留一个茶杯的温度。毕竟古人说的"且将新火试新茶",说的不就是当下这份心情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