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源品茶教室工作坊,辽源茶艺研习课堂
走进辽源品茶教室工作坊,最先闻到的是一缕清幽的茶香。几位学员正围在长条茶席前,看老师用盖碗冲泡今年的春茶。热水注入的瞬间,茶叶在碗中舒展开来,像刚刚苏醒的精灵。
穿棉麻衫的李老师轻轻盖上碗盖,对大家笑笑:“别把泡茶想得太复杂。咱们今天第一课,就是学会和茶叶交朋友。”她托起茶碗轻轻摇晃,“听,这是茶叶在说话。”碗里传来沙沙声响,仿佛春雨敲打竹叶。有个年轻姑娘小声嘀咕:“原来茶叶真的会唱歌啊。”
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故事
在辽源茶艺研习课堂的展示架上,陈列着从鲜叶到成茶的完整样本。李老师拈起一片墨绿的铁观音,“你们看,同样的茶树鲜叶,可以做成绿茶、乌龙茶、红茶。就像同样的面粉,能做出面条馒头面包。”
新来的张阿姨第一次碰茶则,手有些抖。李老师走过去,扶着她的手背示范:“手腕放轻松,咱们是在请茶,不是抓药。”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。张阿姨后来告诉我,那天她突然明白了——茶具不是摆设,是连接人与茶的桥梁。
记得有个周末的辽源品茶教室工作坊,我们尝到了五种不同山场的岩茶。小王喝到第叁杯时突然说:“这个有矿石味!”李老师眼睛一亮:“你尝出来了?这就是山场气息。”那天我们聊到天黑,每个人都在茶汤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记忆碎片。
茶席上的温度
深秋的辽源茶艺研习课堂格外温暖。炭炉上坐着铁壶,水将沸未沸。李老师说这是泡老茶最好的状态:“水太老会烫伤茶叶,太嫩又唤不醒它。就像交朋友,要懂得恰到好处。”
上个月来了对年轻夫妻,说是平时总吵架。李老师让他们配合泡一道凤凰单丛。妻子注水时,丈夫不自觉伸手护住壶沿;丈夫出汤时,妻子默默调整了品茗杯的位置。茶泡好时,两人相视而笑。原来茶席方寸之间,也能照见生活。
现在很多人通过手机屏幕学茶艺,但辽源品茶教室工作坊始终坚持面对面授课。李老师说:“隔着屏幕闻不到茶香,感受不到水温,更看不到彼此眼中的光。”确实,当热茶递到手中时,那份温度会从指尖传到心里。
茶室里最常听到的话是:“没想到”。没想到简单的坐姿会影响泡茶节奏,没想到呼吸频率能改变茶汤口感,更没想到在这方寸茶席上,竟能品出山川云雾的味道。每次课程结束,大家总舍不得离开,就像舍不得喝完杯底那抹余香。
窗外银杏叶正黄,茶室里飘着桂花乌龙的香气。新来的学员在练习注水,水流忽急忽缓。李老师轻声提醒:“别急,茶不怕等。”是啊,在辽源茶艺研习课堂,我们学会的不仅是泡茶,更是如何与时间温柔相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