洮南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,洮南学子200元随时服务
最近在洮南的朋友圈里,总能刷到这么一句话——洮南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。起初我挺纳闷的,这到底是个啥情况?后来问了几个学弟才知道,原来这是本地大学生们自己搞的一种灵活服务。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。那天我表妹要从老家来洮南玩,正愁没人接站,隔壁王阿姨就给我推了个微信:“找这个小李就行,咱这儿的大学生,靠谱!”加上微信一问,还真是那么回事。小李是洮南师院的大二学生,下午没课的时候就会接些零活。送文件、陪老人去医院、帮忙搬家,甚至临时照看宠物,只要在合理范围内,他都能干。
这事儿怎么兴起来的
和小李聊多了才发现,在洮南像他这样的学生还真不少。很多人家境不算富裕,但又不想完全依赖家里。正好本地的商家、居民也有些零碎活儿需要人手,两下一拍即合。慢慢地,“洮南学子200元随时服务”就成了个不大不小的特色。
记得有回我办公室的打印机坏了,急着要印份合同。试着在群里问了声,没想到十分钟后就有个男生骑着共享单车来了。他麻利地搞定打印机,还顺手把积灰的电脑主机清了清。我问他是哪个学校的,他擦着汗笑笑:“洮南职院的,学过点维修。”临走时他不好意思地说:“要是觉得还行,以后有活儿还找我啊。”
这种服务最让人放心的是知根知底。大部分学生都在本地读书,用的都是实名的社交账号。比起网上找来的陌生人,大家更愿意找这些孩子帮忙。我们小区刘奶奶就说:“这些娃娃守规矩,上次帮我修水龙头,多一分钱都不肯要。”
不过也有人担心,这么便宜的价格,学生们是不是亏了?其实问过几个孩子,他们都算过这笔账。周末干一天,差不多能挣出下周的饭钱,还能积累社会经验。比起去外地打工,在本地接活既节省路费,又不耽误功课。
现在走在洮南的街头,偶尔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学生匆匆赶路,背包上别着个小牌子,上面写着“随时服务”。有的餐馆老板还会特意留些轻松的零活给他们,像包装外卖、贴标签之类的。这种默契,慢慢成了小城的一道风景。
前两天晚上下雨,我在小区门口碰到个送快递的学生。他把快递裹在雨衣里,自己却淋得湿透。我让他进来避雨,他摇摇头:“还有两家要送,答应人家的事得做完。”看着他骑车消失在雨里的背影,我突然觉得,这或许就是洮南年轻人最真实的样子。
这种服务模式能持续下来,说到底靠的是相互信任。居民得到了实惠便利,学生们靠自己的劳动赚取生活费。有时候送完货,业主会塞给学生一个苹果;修完电器,老人会留他们喝碗绿豆汤。这些温暖的细节,让简单的雇佣关系多了几分人情味。
现在要是你在洮南街头问路,很可能会遇到热心指路的学生,他们笑着说:“要是还需要其他帮助,随时联系我们呀。”这样的场景,每天都在这个小城里悄然发生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