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南品茶工作室私人定制体验,山南茶室专属个人品茗服务
穿过那条熟悉的青石小巷,转角处那间挂着竹帘的茶室便是了。推开门,风铃叮当作响,茶艺师小陈正不紧不慢地擦拭着茶盘。见到我来,她笑着指了指靠窗的老位置:“今年新到的凤凰单丛刚醒好,就等着您来尝第一泡呢。”
这种私人定制体验最打动我的,就是这份恰到好处的熟悉感。不需要过多寒暄,也不用纠结该点什么茶——上个月离开时,小陈已经记下了我无意间提过想试试潮州乌龙。此刻看着茶桌上那套素白茶具里躺着金黄的茶叶,心里忽然觉得很妥帖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水温刚好的时候,小陈提起砂铫徐徐注水。茶叶在盖碗里舒展的声音很轻,但随之扬起的兰花香却格外浓郁。“这是海拔八百米以上的乌岽山茶,”她边出汤边说,“去年您说喜欢香气高远的,这款应该合口味。”
我端起那只手感温润的白瓷杯,忽然想起第一次来这里的情景。那时被各种茶名弄得眼花缭乱,小陈却也不急着推荐,只是泡了叁款不同发酵程度的茶让我感受。从红茶的全发酵到绿茶的未发酵,再到乌龙茶的半发酵,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,让我这个门外汉慢慢摸到了门道。
现在每次来,都像是赴一场老朋友的约会。有时我会带着疑问来——为什么同一棵茶树能做出不同风味?有时候纯粹就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,看茶叶在水中缓缓苏醒。小陈总能根据我的状态调整冲泡节奏,兴致高时多换两种手法,疲惫时就安静地陪伴。这种专属服务让人特别放松,仿佛时间都跟着茶香的节奏慢了下来。
记得有个雨天的午后,我偶然提到想了解普洱的变化。她不仅拿出了五年、十年、十五年的叁款茶饼,还搬出了记录着每批茶叶来历的本子。我们对比着不同年份的汤色,从橙红喝到酒红,感受着喉韵从清冽到醇厚的变化。那本边角磨得起毛的笔记本里,密密麻麻写着每批茶的来历和冲泡心得。
专属定制的温度
其实真正让人留恋的,不只是茶的好坏。有回去外地出差半个月,回来后发现味觉有点迟钝。小陈特意用了口径稍大的品茗杯,说这样能更好聚香。果然,捧着那杯老枞水仙,熟悉的山场气息很快就唤醒了记忆中的味道。
这种私人定制体验最难得的是,它总能在细节处给人惊喜。春天采茶季,我会收到他们寄来的明前龙井;夏天燥热时,冰滴凤凰单丛总是刚刚泡好;秋天干燥,一杯二十年陈的白牡丹正当时令;冬天寒冷,炭火慢焙的岩茶最能暖身。
茶室里那些看似随意的摆设,其实都藏着心思。插花应着季节更替,香炉里的沉香也是挑了气味清浅的品种——太过浓烈的香气会干扰品茶。就连背景音乐的音量都经过仔细调试,既要营造氛围,又不能影响客人感受茶汤在口腔里的回甘。
最近这次来,小陈神秘地取出个小陶罐。“这是专门给您留的,”她眼睛弯成月牙,“记得您说过喜欢带蜜香的茶?这款滇红是我们特意托人从凤庆收来的,量很少,但味道特别正。”揭开罐盖的瞬间,浓郁的蜜糖香扑面而来,那种被记住喜好的感动,比茶香更先抵达心底。
窗外飘起细雨,我们继续喝着那泡单丛。茶汤已经从最初的花香转为甜润的果韵,像这段品茶时光,初时惊艳,余味悠长。小陈往壶里续水时动作很轻,水流划出柔和的弧线。我知道,下一泡茶又会是不同的风味,就像每次来这里,总能遇见新的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