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门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江门200元爱情还有吗
江门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这个问题突然就从脑子里冒了出来。昨天和老友在堤东路的大榕树下喝茶,他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,把我们都问愣了。
说起来,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。记得零几年那会儿,我刚来江门打工。那时候工资不高,但活得挺自在。周末带着女朋友去长堤风貌街逛一圈,买两份猪脚面,再来两杯冰镇甘蔗汁,加起来也就叁十来块。坐在老骑楼下,吹着江风,看着来往的行人,能聊一下午。
现在嘛,物价是涨了不少。年轻人谈个恋爱,看场电影要七八十,喝杯奶茶二叁十,吃顿饭少说一两百。这么算下来,200块钱确实不经花。
那些年,200块能买到什么
我认识一对在老街开糖水店的夫妻。阿明和丽姐。他们九十年代就在一起了,那时候阿明是个摩托车搭客仔,丽姐在制衣厂打工。每周休息日,阿明就骑着摩托车带丽姐去圭峰山,带上自己做的饭团和水,一分钱门票不用花。
“最奢侈的一次,”丽姐有次跟我说,“是去了趟开平看碉楼。两个人来回车费,加上在路边摊吃的黄鳝饭,正好花了200块。那天他跟我说,等攒够钱就娶我。”
现在他们的糖水店还开着,价格很实惠,红豆沙还是卖五块钱一碗。偶尔能看到他们忙完坐在店门口,一边剥豆子一边聊天,那样子和二十年前没什么区别。
所以你说,江门200元爱情还有吗?可能关键不在那200块,而在于两个人能不能像他们这样,把简单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现在的年轻人压力确实大。房价、车贷、各种开销,谈恋爱都像是在做成本核算。上周我表妹和她男朋友吵架,就因为男方忘记了她生日,没买礼物。其实那小伙子加班到深夜,累得连自己生日都忘了。
有时候我在想,是不是我们把爱情想得太复杂了?
楼下卖肠粉的老板娘跟我说,她女儿最近谈恋爱了。小伙子是送外卖的,没什么钱,但人实在。有次下大雨,他浑身湿透地站在楼下,就为了送一碗热乎乎的绿豆汤给她女儿,说是降火。“那碗汤才五块钱,”老板娘说,“可我女儿笑得跟朵花似的。”
这也让我想起自己年轻那会儿,能给女朋友买条二十块钱的丝巾,她都能高兴半个月,天天系在脖子上。
江门这座城市很有意思,它既现代又传统。一边是万达广场里动辄几百的餐厅,一边是老街区里几十年不变价的云吞面。就像现在的爱情,有人追求奢侈的浪漫,也有人满足于简单的陪伴。
说到底,200块钱能不能买到爱情,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问错了。爱情从来不是用钱能衡量的,它更像是两人一起在江边散步时吹来的风,不花一分钱,却能让人记得很久。
昨天老友问完那个问题后,自己也笑了。他说上周还看见一对小情侣在中山公园的长椅上分食一盒草莓,笑得特别开心。“那盒草莓顶多二十块,”他说,“但比我在酒店吃的那顿八百块的饭看起来香多了。”
所以啊,江门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答案可能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日常里——可能是共享的一碗豆腐角,可能是一起爬圭峰山时牵的手,也可能是深夜加班后的一通问候电话。
这些东西,其实花不了多少钱,但需要你用心去找,用心去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