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马高端约茶酒店体验,品味茶韵雅居时光
推开厚重的实木门,茶香便顺着穿堂风迎面扑来。前台姑娘穿着青灰色旗袍,说话时眼角弯成月牙:"先生是来品茶的吧?我们刚到了桐木关的正山小种。"这话听着就让人舒坦,像是到老朋友家做客。
房间里的布置花了心思。原木茶台摆在落地窗前,窗外是侯马老城的青瓦屋顶。藤编茶席上,白瓷盖碗温润如玉,锡罐里装着叁款当季茶叶。最妙的是那个小炭炉,锃亮的铜把手透着年代感,烧水时能听见隐约的咕嘟声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穿着棉麻茶服的茶艺师小陈进来时,正巧阳光斜照在茶海上。"今天试试武夷水仙如何?"她边说边摆开阵仗,烫杯温壶的动作行云流水。注水时茶叶在盖碗里舒展,香气层层绽放,那股兰花香混着焦糖甜,把整个午后都染得明媚起来。
其实在侯马高端约茶酒店待久了,会发现这里最难得的不是多稀有的茶叶,而是那种不慌不忙的节奏。小陈演示完冲泡手法,就安静退到一旁,留客人自己琢磨。试着手冲第一泡,水温没掌握好,茶汤略显涩口。第二泡调整了出汤时间,果然圆润许多。这种试错的过程,反倒比直接喝到完美茶汤更有意思。
傍晚时分,隔壁房间传来隐约的古琴声。管家送来搭配茶点的应季水果,临汾本地的酥梨切得恰到好处,咬下去清甜的汁水正好化解茶汤的微涩。这样的细节处处可见——衣柜里的香囊填了武夷岩茶的茶梗,睡前送的安神茶里加了本地的酸枣仁。
入夜后掀开床帐,发现枕边放着个素色香囊,凑近闻是淡雅的茉莉香片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总在衣柜里放茉莉花,没想到在这家侯马高端约茶酒店又找到同样的温情。
第二天清晨六点,晨光尚未铺满庭院,茶室已经亮起暖黄的灯。早起的茶客在自助茶台前相遇,相视一笑便算打过招呼。选了款安吉白茶,看嫩芽在玻璃杯里起起伏伏,像在看一场水中芭蕾。负责茶台的大叔过来闲聊:"很多客人说在这睡得特别沉,可能是茶香安神吧。"
临走前翻了翻客房的留言本,有位上海客人写道:"在这学会了等待——等水沸,等茶舒,等心静。"或许这就是品味茶韵雅居时光的真意,不在于喝了多贵的茶,而终于找回对生活本身的感知力。
管家送到门口时递来个小纸包:"带着路上喝,自家晾晒的菊花。"车开出很远,茶香还沾在衣襟上,像这段时光留下的温柔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