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州火车站的女的能不能找,霍州站女子可寻吗
那天在霍州火车站等车,无意间听到两个中年男人的对话。一个穿着工装的大叔挠着头说:“你说这霍州火车站的女的能不能找?我侄子上回来说想找个本地姑娘,可把家里人愁坏了。”旁边戴帽子的大哥嘬了口烟:“霍州站女子可寻吗?这事儿啊,得看缘分。”
这话匣子一打开,倒让我想起不少事儿。霍州站每天人来人往,确实常看见些独自等车的姑娘。有的拖着行李箱匆匆赶路,有的站在售票窗口前犹豫,还有的坐在长椅上安静看书。不过要说“找对象”这事,还真不是简单能说清的。
火车站遇见的人
去年冬天我在车站旁的快餐店见过这么个场景。有个小伙子红着脸向服务员打听:“请问...经常在这边等车的女孩,好认识吗?”那位大姐笑着摇头:“年轻人,火车站就像个流动的集市,今天见过的面孔,明天可能就再也遇不到了。”这话说得实在,候车室里相遇的人,大多都是生命里的过客。
我二舅家表弟前年通过亲戚介绍,倒真认识了在车站工作的售票员。现在俩人孩子都会跑了。可这种是通过熟人牵线,和直接在车站搭话完全是两码事。表弟常说:“要不是知根知底,我哪敢随便和陌生姑娘搭话?”
说到霍州火车站的女的能不能找这个问题,我觉得关键不在“能不能”,而在“怎么找”。现在社会复杂,谁都不敢轻易相信陌生人。特别是在火车站这种地方,大家行色匆匆,戒备心都挺重的。
相识的方式很重要
隔壁村老王家的儿子,去年在霍州站帮一位姑娘搬行李,两人聊得投缘,互相留了微信。现在都快结婚了。但这种毕竟是特例,更多的可能是你刚想开口,人家就警惕地把行李往身边挪了挪。
有回我见个小伙子举着接站牌,上面写着要接的人名。旁边大妈好奇问:“接亲戚啊?”他不好意思地说:“网上认识的朋友,第一次见面。”后来看见他和一个姑娘顺利碰头,两人都略显拘谨,但眼神里带着期待。这种经由网络先认识,再约在车站见面的方式,似乎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习惯。
说到霍州站女子可寻吗,我忽然想起车站门口那家开了十几年的报刊亭。老板娘是个热心肠,经常帮人牵线搭桥。她说:“这些年牵成功的都有个共同点——都是本地人,而且家里都知根知底。”她顿了顿,“要是随便来个外地的,我可不敢介绍,谁知道是真是假。”
现在科技发达了,各种交友软件层出不穷。可火车站这种地方,终究不是专门认识朋友的场所。毕竟大家来来往往,各有各的目的地。有人要回家,有人要出差,有人来探亲,有人去旅行。在这里停下来找人谈恋爱,就像在高速服务区想找个长期饭馆,不太对路。
不过话说回来,缘分这事谁也说不准。我认识的一对夫妻,就是在二十年前的霍州站认识的。当时女的行李箱轮子坏了,男的帮忙提着上了天桥。这一提,就提成了一家人。老太太现在说起这事还笑:“那会儿哪想得到,帮个忙还能帮出个老伴来?”
所以啊,要是真想在霍州火车站认识人,或许该换个思路。别抱着“找对象”的目的去,而是顺其自然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搬不动的行李指个路,不会买票的教一下。剩下的,就交给缘分吧。毕竟感情这事,强求不来,该来的总会来。
车站的广播又响了,新一班列车即将进站。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,我突然觉得,在这个小城的火车站里,每天确实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。只是这些故事的主角,未必都是刻意去寻找的,更多的是不期而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