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枝花喝茶上课资源,攀枝花品茶学习场所信息
最近常听朋友问起攀枝花喝茶上课的地方,说想找个既能品茶又能学点茶知识的场所。这倒让我想起去年在炳草岗大街偶然走进的一家茶馆,门面不大,里头却别有洞天。
那天下午正好躲雨,掀开竹帘就闻到一股熟普洱的陈香。老板娘正在给两位客人演示如何辨别滇红茶的等级,顺手也给我递了杯刚沏好的。她说攀枝花别看是工业城市,懂茶的人可不少,光是仁和区就有七八家茶艺培训班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其实现在很多茶馆都在转型,不单卖茶水,还开辟出教学区。米易县有家开了二十年的老店,每周叁晚上固定举办茶艺沙龙。老板老陈收集了近百种四川本地茶叶,从蒙顶黄芽到雅安藏茶,在他那儿不仅能尝到,还能跟着学整套盖碗茶手法。有次我去正好碰上他们在练"凤凰叁点头",有个小姑娘练得太投入,水壶差点脱手,老陈乐呵呵地说:"急什么,茶道就是磨性子的"。
要说攀枝花喝茶上课资源,还真得提提盐边县的情况。那边新开的茶文化中心挺像样,二楼专门设了四个茶席体验区,竹编的茶席、本地的苴却石茶盘都很有特色。负责茶艺课的李老师是云南茶科所退休的,讲起普洱茶山脉络头头是道,上次还带着学员用当地产的芒果干配茶,意外地调和了茶汤的涩感。
不过要找合适的品茶学习场所,得注意时段选择。周末下午通常人多嘈杂,工作日上午反而清静。有些茶馆会提供体验套餐,几十块钱包含叁款茶样和简易茶具使用,适合零基础的人先感受下。记得第一次去时我连茶则都不会拿,总把水洒在茶海上,现在倒是能慢慢品出大田镇产的乌龙茶特有的兰花香了。
最近发现年轻人对茶文化兴趣变浓了,东区那家新中式茶馆就经常看到二十来岁的姑娘小伙来学茶。他们老板创新地设计了"茶饮调香课",教大家用本地水果搭配传统茶底,比如把凯特芒果的果茸调入滇红,倒是挺符合攀枝花人爱吃水果的习惯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告诉我,她来学了两个月,现在都能帮家里果园开发果茶配方了。
可能有人觉得喝茶是件老派的事,但真正接触后会发现,从水温控制到注水手法,每个细节都藏着学问。就像那位总在格萨拉景区茶室泡茶的彝族阿妈说的,茶汤浓淡就像人生滋味,总要自己试过才知道合适的分量。
前两天路过仁和,看见那家茶馆外又新挂了块"茶文化体验点"的牌子。玻璃窗里坐着几位认真记笔记的学员,桌上紫砂壶正冒着袅袅白气。忽然想起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里说的"精行俭德",这四个字在攀枝花这些茶香氤氲的角落里,正被现代人用新的方式慢慢体会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