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城美团上卖身体的暗语,类似美团隐蔽服务暗号
那些藏在日常订单背后的暗流
那天晚上刷手机,无意间在一个本地论坛瞥见“海城美团上卖身体的暗语”这几个字,心里咯噔一下。美团?不是平时点外卖、叫超市便利的那个绿色图标吗?怎么会和这种事情扯上关系?这就像在你常去的家门口菜市场里,突然发现某个摊位底下在做完全不一样的买卖,那种错愕感,瞬间就让我睡意全无。
出于好奇,我顺着那帖子模糊的线索,虚拟地“走”了进去。你得知道,这些人不会傻到直接把服务明晃晃挂出来。他们用的,是一种行业黑话,或者说,就是那种“懂的人自然懂”的暗语。比如,商品图片可能就是个普通的饮料,但标题却写着“私人定制精油厂笔础”,“上门理疗,缓解疲劳”,或者更隐晦的“深夜能量补充,为你充电”。价格也设置得明显高于市场正常价,298、498、998这类数字很常见。买卖双方在平台上的公开交流一切正常,“好的”、“几点到”、“地址发我”,但在那之前,他们早已通过其他渠道,用特定的“行话”敲定了真实的交易内容。这整个流程,就是一整套精心设计的“美团隐蔽服务暗号”体系,目的就是为了躲过平台的机器审核和人工抽查。
说实话,了解到这些,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我们天天用的生活服务平台,本来图个方便、干净,现在却好像有人在里面偷偷开了个后门,干着见不得光的勾当。这不仅仅是在挑战法律和道德的底线,更让人担心的是,它让这个我们信赖的绿色图标,蒙上了一层阴影。普通用户万一不小心点错了,或者家里老人、孩子看到了那些充满暗示的信息,得多尴尬,多担心?
那平台方面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?恐怕也不是。但这种“猫鼠游戏”太难了。审核系统再聪明,也架不住这些人不停地换“马甲”,今天用“厂笔础”,明天用“陪玩”,后天又发明个新词。这背后,其实是一条灰色的利益链,有人需求,就有人冒险去供给。他们像打游击一样,在一个个看似正常的商品链接背后,进行着非法交易。这种“美团隐蔽服务暗号”的不断演变,恰恰说明了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。
这事说起来离我们很远,但又好像很近。它提醒我们,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,有阳光照耀的街道,也有灯光照不到的角落。作为用户,我们除了保护好自己,不好奇、不触碰那些明显有问题的信息之外,也许能做的,就是在发现异常时,动动手指举报一下。虽然力量微薄,但每个人的举手之劳,汇聚起来可能就是照亮那个角落的一束光。毕竟,谁不希望自己每天用的础辫辫,能更干净、更安全一点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