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常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五常哪里有站小巷的场所
那天和朋友聊天,他突然问我:五常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?我当时愣了一下,这话听着有点绕,但仔细一想,不就是想找五常的小巷子嘛。
说到五常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五常大米。确实,我们五常的稻花香全国闻名。但除了稻田,这座小城也有它独特的生活气息。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,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藏着最地道的市井人生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我住在五常这么多年,最熟悉的就是家门口那条窄巷。每天早上六点多,巷口就热闹起来了。卖豆腐的老王准时出现,叁轮车上放着热腾腾的豆腐脑。他不用吆喝,老街坊们闻着味就来了。“来碗豆腐脑,多放点香菜”,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重复。再往里走,李婶的早餐摊冒着热气,她家的韭菜盒子,外皮煎得金黄,咬一口满嘴香。这些藏在巷子里的小摊,才是五常人真正的食堂。
说到五常哪里有站小巷的场所,其实不用刻意找。你在主街上随便拐个弯,可能就撞见一条老巷。这些巷子都不宽,有的地方两个人并排走都嫌挤。但就是这样狭小的空间,拉近了邻里关系。夏天傍晚,家家户户搬出小板凳在巷子里乘凉,张家长李家短地闲聊。谁家做了好吃的,总会给邻居端一碗。这种亲密,在高楼大厦里是很难体会到的。
记得有次下大雨,我忘了收晾在巷子里的被子。下班回来正发愁,却发现被子好好地迭放在楼道里。对门的刘奶奶从门缝探出头说:“看要下雨,帮你收进来了。”这种守望相助的情分,在快节奏的城市里越来越稀罕了。
消失中的老巷
不过这些年,五常的老巷子越来越少了。去年回家,发现童年常玩的那条巷子已经变成了停车场。青石板路没了,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地。墙角的牵牛花、趴在门口打盹的流浪猫,都随着推土机的轰鸣消失了。
现在年轻人总爱问五常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其实不是真的找不到巷子,而是找不到记忆里那种充满人情味的老巷。新建的小区也有巷子,但总觉得缺点什么。可能是缺了墙上的斑驳痕迹,缺了邻居熟悉的笑脸,缺了那种推开门就能聊上半天的热乎劲。
前几天路过一条还没拆迁的老巷,看见几个孩子正在玩跳房子。那种用粉笔在地上画的格子,让我恍惚回到了二十年前。我们小时候,巷子就是整个游乐场。从这头跑到那头,家家户户都认识,跑到谁家都能讨口水喝。现在的孩子,怕是很难有这样的体验了。
巷子口的杂货店还在营业,老板已经白发苍苍。他说这条巷子明年也要拆了,他的店也该关了。“现在的年轻人都在网上买东西,谁还来我这小店啊。”说这话时,他的眼神有些落寞。是啊,时代在变,城市在变,有些东西注定要成为记忆。
其实每条老巷都在诉说着五常的故事。墙上的青苔记录着岁月的痕迹,斑驳的木门见证了几代人的悲欢。那些对于五常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的询问,背后或许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。下次你来五常,不妨离开主干道,拐进那些不起眼的小巷看看。那里有最真实的五常,有这座城市最柔软的心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