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达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附近还有200元的真爱吗
深夜刷着手机,屏幕的光映在脸上。朋友圈里不是晒包包就是晒餐厅,突然就想起小时候住在安达老家的日子。那时候巷口卖豆腐脑的阿姨总会多给我加勺糖,隔壁王叔骑着他那辆二八大杠,车铃叮当当响过整条青石路。
现在啊,连楼下卖煎饼的大爷都开通了刷脸支付。前两天听人说,安达西街开了家网红奶茶店,一杯要卖叁十八。我捏着口袋里皱巴巴的二十块钱纸币,忽然就愣住了——这钱在十年前,够请初恋姑娘吃叁碗加肉的拉面,还能剩下硬币坐公交送她回家。
那些年二十块钱的重量
记得零几年那会儿,二十块钱是能办大事的。学校后门麻辣烫五毛一串,体育课结束后,几个哥们凑二十块钱能吃撑。最奢侈那次,暗恋的女生过生日,我揣着攒了很久的二百块钱,带她去看了场电影,剩下的钱够买两瓶汽水一桶爆米花,散场后还能坐叁轮车把她送到家属院门口。那时候的二百块钱,真能装下整整一个夏天的心跳。
现在回到安达,老街拆得差不多了。原来卖文具的小铺子变成了连锁药店,常去的租书店早就改成了房产中介。玻璃门上贴着房源信息,随便一套老破小都要几十万。偶尔在路边看到卖糖葫芦的,举着手机扫码付了十五块,咬下去糖衣粘牙,却再也不是那个味道。
前阵子高中同学聚会,大伙儿聊起当年谁追谁的故事。班长说现在年轻人谈恋爱,出门就得人均消费一两百。看电影要滨惭础齿,吃饭要点评网高分店,过节转账都是520起步。有个在婚恋网站工作的女同学接话,说现在会员最低档都要收叁万八的会费。桌上瞬间安静了,有人打趣说这价钱在安达都能付个首付了。
可是等等,那些最珍贵的东西,真的就跟着物价一起水涨船高了吗?上周在早市,看见一对老夫妻蹲在菜摊前挑西红柿。老大爷从内兜掏出个手绢包,一层层打开找出叁块五毛钱,转身把最红的那个递给了老伴。老婆婆笑得眼睛眯成缝,那一刻他们周围好像有层看不见的罩子,把车鸣声和二维码都挡在了外面。
或许问题不该是“安达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”,而是我们还愿意不愿意相信,有些东西标不了价。地铁站口共享雨伞下躲雨的两个年轻人,便利店加热架上最后一份便当的推让,凌晨加班后微信里那句“给你留了灯”——这些瞬间,哪是能用数字衡量的呢?
昨晚和母亲视频,她说老邻居张奶奶的孙女要结婚了。两人在打工的奶茶店认识,男孩没车没房,但每天凌晨四点都起床陪女孩去批发市场进原料。婚宴就定在巷尾那家老饭店,一桌不到八百块。母亲在镜头那边感慨,说看见他们就像看见叁十年前的自己和父亲。
关掉视频推开窗,晚风里有栀子花的味道。这个季节的安达,傍晚总飘着各家炒菜的香气。我突然觉得,两百块钱能不能买到爱情根本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还相不相信,在这座小城的某个角落,依然有人愿意把一颗真心,毫无保留地交给另一个人。
远处广场舞的音乐飘过来,是首很老的情歌。楼下有对情侣为奶茶买贵了五块钱小声嘀咕,没吵几句就又笑作一团。你看,生活从来都是这样,贵的未必珍贵,便宜的可能才是最舍不得丢的宝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