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雄找个女人过睡一晚,南雄寻伴共度夜晚
南雄这地方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可晚上走在解放路的梧桐树下,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,心里头忽然就空落落的。隔壁大排档的炒锅声哐当响,几桌人划拳喝酒热闹得很,反倒衬得独自溜达的人格外冷清。
前两天刷同城论坛,瞅见有人问"南雄找个女人过睡一晚"这种话。这话说得直白,底下评论也七嘴八舌的。有人笑他饥不择食,有人正经提醒注意安全,还有个开旅馆的老板留言:"不如来我们这儿住店,前台备着本地人画的夜游地图。"
夜里找的不只是伴
其实在异乡的夜晚,人想要的不过是有人说说话。上周在梅关古道边的民宿,遇见个五十来岁的大哥,他捏着啤酒罐苦笑:"我老婆骂我专门挑淡季出门,其实...就是图个清净。"窗外正飘着细雨,他忽然掏出手机给我看女儿的照片:"这丫头在悉尼留学,叁年没回来了。"
南雄寻伴共度夜晚这事儿,说到底是对抗孤独的本能。文化路那家通亮亮的便利店,凌晨两点还坐着个穿西装的男人,他盯着泡面升腾的热气发呆。收银小妹悄悄说:"常客了,每次就买瓶冰红茶,能坐两钟头。"
转角烧烤摊的老陈倒看得明白,他边翻着鸡翅边说:"现在人啊,宁愿对着手机笑,不肯对着活人脸哭。"炭火噼里啪啦响着,他递过来串烤茄子:"上次有个小伙子,连着叁晚都来点同样的菜,第四天带了姑娘来,两人分着吃炒粉。"
要说真正的温暖,还得是人的温度。珠玑古巷有户人家,老太太总在门前竹椅乘凉,见人路过就招呼喝杯菊花茶。她家窗台永远晾着客家蓝布衫,风一吹就像在朝人招手。有回下暴雨,她硬塞给我把伞:"拿着呗,明天顺路还来喝茶就行。"
所以要是再有人问起南雄找个女人过睡一晚,我大概会告诉他:去中山公园听夜场粤剧吧,虽然听不懂词儿,但拉二胡的大爷会朝你点头;或者到洧江河畔看人夜钓,穿荧光背心的老头最爱教新手甩竿。这些零零碎碎的相遇,比什么都能填满漫漫长夜。
如今我习惯在背包里多放包纸巾,预备着给蹲在路边哭的陌生人。这招是在南雄汽车站学的——当时有个姑娘蹲在安检机旁边掉眼泪,检票员大叔什么都没问,就递了张皱巴巴的纸巾。后来我发现,其实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成为别人黑夜里的那盏小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