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图什做服务的小巷子,阿图什服务小胡同
石板路与老手艺
南城这片儿,要是没有熟人领着,还真容易迷路。阿图什做服务的小巷子弯弯曲曲的,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平房,墙皮斑驳,露出里面的黄泥坯。早晨八九点钟,巷口买买提大叔的馕坑已经飘出香味,他一边用铁钩子取馕,一边和路过的老街坊打招呼。
再往里走几步,就能听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。吐尔逊江老师的傅皮鞋铺子就开在这里,不到十平米的地方,堆满了待修的鞋子和各种工具。他总说,在这阿图什服务小胡同里干了大半辈子,闭着眼都知道哪块地砖不平。有人问他为啥不搬去临街店面,他笑着摇摇头:“老主顾都认这儿,再说了,这条巷子安静。”
确实,比起外面大马路上的车水马龙,这条巷子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。正午的阳光从葡萄架的缝隙漏下来,在地上洒下斑斑点点的光影。几个老人坐在树荫下的木椅上,慢悠悠地喝着茶,偶尔传来几声笑语。
巷子深处的人情味
要说这条阿图什做服务的小巷子有什么特别,可能就是那份几十年不变的人情味儿。艾尼瓦尔家的裁缝铺在巷子最里头,店里那台蝴蝶牌缝纫机比我年纪都大。上次我拿条裤子去改腰围,他量完尺寸,顺带指了指我外套上磨破的袖口:“这个顺手给你补两针,不收费。”
这种顺手的小帮忙,在这条巷子里很常见。卖土鸡蛋的古丽大姐会多给你塞两棵葱,五金店的艾山会提醒你哪种螺丝更耐用。可能正是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,让这条阿图什服务小胡同始终保持着温度。
下午四五点,是巷子最热闹的时候。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嬉戏,下班的人们顺路来取修补好的物品,偶尔还能听到手推车上卖酸奶的吆喝声。这时候,整条巷子弥漫着生活的气息,那种感觉,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的奶奶家。
记得有一次,我在吐尔逊江老师傅那里修鞋,和他聊起现在很多东西坏了就扔,很少有人修补了。他停下手中的活,看了看窗外:“东西坏了可以修,人心要是坏了就难修咯。”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。
如今城市变化快,很多老巷子都拆了,盖起了高楼大厦。但这条阿图什做服务的小巷子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,虽然有些破旧,却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。不仅仅是修补物品,更像是在修补人与人之间日渐疏远的关系。
夜幕降临,巷子里的店铺陆续关门,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亮着。买买提大叔收拾完馕坑,和几个老邻居坐在门口聊天。他们的笑声在安静的巷子里传得很远,很远。这条看似普通的阿图什服务小胡同,或许正是这座城市的另一面,不那么光鲜亮丽,却真实而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