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湘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临湘男子钟情的小巷
老街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像涂了一层桐油。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巷口,把晾衣绳上那件蓝布工作服映出柔和的光晕。这条藏在农机厂宿舍后头的小巷,临湘男人管它叫“老地方”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巷子窄,两边的院墙伸手就能碰到。老陈每天四点下班,总要绕到巷子深处的李记打二两白酒。酒壶是用了十多年的搪瓷缸,掉了几块瓷,露出黑铁色。“老李,今天这酒够劲儿!”他眯着眼咂了一口,靠在斑驳的砖墙上。墙根蹲着几个下象棋的,楚河汉界画在水泥地上,棋子磕碰声和着偶尔的叹息。
电线杆上缠着几根枯萎的牵牛花藤,王师傅在杆子底下摆修车摊二十多年了。他边拧自行车螺丝边念叨:“现在年轻人往商场跑,咱这巷子倒清静了。”话是这么说,可每回有熟面孔经过,他总要扯着嗓子招呼两句。这种熟稔,是临湘男人在这里生活多年的底气。
最热闹的要数傍晚。家家厨房飘出辣子炒肉的焦香,夹杂着父母唤孩子吃饭的吆喝。小刘端着饭碗就溜达到张哥家院里,看人家新栽的月季。“你这土得拌点沙”,他扒拉着饭含糊地说。这种不经意的串门,比正经聚会更让人舒坦。
藏在砖瓦里的旧时光
巷尾那棵歪脖子梧桐,树干上还留着几十年前刻的“早”字。老孙头每天清晨都在树下打太极,他说这棵树见证了叁代人的童年。树杈上挂过鸟笼,系过皮筋,现在悬着几个鸟巢。春天梧桐絮飘的时候,整条巷子像下了场温柔的雪。
墙角的青苔一年比一年厚,老房子木门上的铜环也磨得发亮。但这儿的临湘男人从不觉得破旧,反而格外珍惜这份时光沉淀的温润。他们记得哪块石板下雨天会松动,晓得谁家窗台晒的萝卜干最入味。这种长在骨子里的熟悉,让每个看似随意的驻足都带着故事的重量。
深夜的巷子别有韵味。只剩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,偶尔传来几声犬吠。下夜班的汉子推着自行车经过,车轮碾过石板发出规律的声响,像给睡梦中的巷子打着轻柔的节拍。
如今新城区的楼房越盖越高,可这里的临湘男人还是钟情这条小巷。它不只是一条通道,更是生活的容器,装着他们的喜怒哀乐,承载着割舍不掉的乡情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青石板上还会响起熟悉的脚步声,飘来茶余饭后的谈笑声,就像过去千百个寻常日子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