琼海品茶工作室体验分享,茶室时光与品茗感受
推开琼海品茶工作室那扇木框玻璃门时,檐角风铃正巧“叮”的一声。空气里飘着似有若无的茶香,像是把外面潮湿的海风也滤得清甜了。老板从茶海前抬头,笑着说了句“来啦”,那语气自然得像是招呼一位常客。
第一泡是本地的鹧鸪茶。老板不急着冲泡,先抓一小撮干茶放在茶则上递过来。“闻闻看,是不是有股野蜜的香气?”我凑近深吸一口气,果然,那股甜香带着山野的清气,瞬间把人从城市的喧嚣里拽了出来。
茶室里的时光流速
热水冲入盖碗的刹那,香气“呼”地腾起,在午后的光线里打了个转儿。老板注水的手法很轻,水流顺着盖碗边缘画圈,像是怕惊扰了沉睡的茶叶。“很多人觉得泡茶讲究多,其实啊,就是顺着茶的性格来。”他边说边出汤,橙黄的茶汤落入公道杯,泛起细密的气泡。“这第一泡,我们叫它‘温润泡’,不喝,就闻闻香。”
我学着他的样子,把闻香杯凑到鼻尖。那股香气比干茶时更饱满,蜜香里混着淡淡药草味,让人想起雨后的山林。品茶工作室的体验就是这么奇妙,它让你慢下来,注意到平时忽略的细节——比如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姿态,比如茶汤在阳光下透明的质感。
第二泡入口,微苦之后是持久的回甘。老板说这茶长在琼海的山崖上,根扎得深,所以味道才这么有筋骨。我小口啜着,忽然觉得在这间安静的茶室里,时间的流速变得很奇妙。手机静音放在一旁,窗外的车马声也远了,只有盖碗碰撞的清脆声响,和茶汤倒入杯子的潺潺水声。
品茗时的心思
后来换了一款老丛水仙。这茶的变化就丰富多了,每一泡都在变——第叁泡是兰花香,第五泡开始出果甜,到第七泡居然还有淡淡的奶香。“好茶像好书,耐读。”老板换了个大一点的盖碗,“水温也要比刚才高些,不然逼不出它的内涵。”
说到兴起,他拿出两个不同窑口的茶杯:“试试用这个柴烧杯喝,和刚才的瓷杯不一样。”果然,柴烧杯壁上的微小气孔似乎让茶汤更柔和了。这种细微的差别,在匆忙的日常里很容易被忽略,但此刻却清晰可辨。
我们聊着茶,也聊到琼海的变化。他说这些年愿意静下心来喝茶的年轻人反而多了,“可能大家开始意识到,有些东西是快节奏给不了的”。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雨,雨点打在芭蕉叶上,声音绵密柔软。这琼海品茶工作室的下午,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,时间慢得能听见植物生长的声音。
临走时,雨刚好停了。老板包了一小包鹧鸪茶让我带走,“晚上泡着喝,会想起今天这个下午的”。回到酒店,我按他教的方法冲泡,茶汤在杯中荡漾,忽然明白了他说的——品茗感受从来不只是味道,是那个空间,那段时光,还有那份专注当下的心境。茶凉了可以再续,但某个特定的午后,那只属于那一刻的茶香,却再也复刻不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