钦州大学校鸡的暗号,钦大校园鸡鸣密语
校园里的神秘旋律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。前两天我在钦大北门等朋友,突然听见树丛里传来几声特别清脆的鸡鸣,接着有个男生吹了声口哨,草丛里就钻出只五彩斑斓的大公鸡。那男生从包里抓了把米撒在地上,公鸡不慌不忙地吃起来。我好奇凑过去问:“这鸡是你养的?”他神秘地笑笑:“算是吧,不过它更算是我们学校的编外成员。”
后来我才知道,这就是流传在钦州大学里的“校鸡传说”。那只公鸡在校园里生活叁年了,据说最早出现在图书馆后面的小树林。同学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“学长”,还自发组织了喂食小队。有趣的是,大家渐渐摸索出和它相处的规律——比如拍叁下手表示有吃的,吹某个调子的口哨它就会从草丛里钻出来。这些互动方式慢慢形成了独特的“钦州大学校鸡的暗号”。
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些暗号还在不断演变。上周叁午饭时间,我看见几个女生在食堂门口用手机播放一段鸡鸣声,那只公鸡居然真的从百米外飞奔而来。她们笑着说这是最新版的“钦大校园鸡鸣密语”,比口哨更好用。这段录音现在已经在好几个年级的聊天群里传开了。
其实想想也挺温馨的。在这个人人盯着手机的时代,因为一只公鸡,不同学院、不同年级的同学反而有了更多交流。生物系的同学会记录它的习性,美术系的同学给它画过素描,文学院的同学甚至为它写了首诗。这些看似随意的互动,慢慢织成了一张温暖的人际网络。
有次我碰到负责校园绿化的老师,问他知不知道这只公鸡的事。他乐呵呵地说:“知道啊,我们还特意在它常出没的地方放了几个食盆。只要不影响校园环境,让它留着也挺好,算是我们钦大的一道风景线。”
前几天毕业季,大四的同学们在“学长”经常出现的草坪拍了毕业照。照片里,那只公鸡神气地站在颁位,仿佛它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。拍完照,一个女生轻轻抚摸着它的羽毛说:“以后就交给学弟学妹们照顾你啦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觉得,这些看似幼稚的“钦州大学校鸡的暗号”,其实承载着比我们想象中更重的情感分量。
现在每天路过那片小树林,我都会下意识放慢脚步。有时能遇见正在实践“钦大校园鸡鸣密语”的新生,他们笨拙地模仿着鸡叫声,脸上带着既害羞又期待的表情。而那只公鸡呢,总是慢悠悠地从某个角落踱步而出,像个从容的老教授,迎接又一届年轻学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