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源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后巷风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07:41 来源:原创内容

辽源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我打小就熟悉。每次从外地回来,走出车站大厅,听见火车悠长的汽笛声远去,总会不自觉地绕到站后,拐进这片被高楼遮挡的老街区。这里和站前广场的宽阔明亮完全是两个世界,时间仿佛一下子慢了下来。

巷子不宽,刚好能容两辆叁轮车错身。脚下的水泥路面早已被岁月磨得泛白,裂缝里钻出几丛倔强的青苔,雨后的空气里总带着一股湿漉漉的泥土味儿。两旁的房子多是些老旧的平房或两叁层的矮楼,墙皮斑驳,露出里面砖头的本色。有些窗户还是老式的木框,夏天敞开着,能瞥见屋里摇晃的蒲扇和听到收音机里传出的咿呀戏文。
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
清晨,这里是醒得最早的。几家早餐铺子蒸汽缭绕,炸油条的香味能飘出老远。“老王,老样子?”“对,两根油条,一碗豆腐脑!”熟悉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。送孩子上学的母亲,边走边轻声叮嘱;蹬着叁轮的老师傅,车把上挂着一杯浓茶,不紧不慢地开始一天的营生。这里的节奏是舒缓的,带着一种被车轮滚滚的火车站所遗忘的从容。

午后,阳光斜斜地照进巷子,一切都变得懒洋洋的。几位老人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,手边的搪瓷缸子里茶色正浓。一只花猫蜷缩在墙头晒太阳,对路过的人爱理不理。偶尔有自行车铃铛“叮铃”一声清脆地响起,很快又恢复了宁静。这份安静,与不远处火车站偶尔传来的广播声混在一起,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和谐。

我最爱傍晚时分穿过这条巷子。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,炒菜的滋啦声、锅铲碰撞声,夹杂着饭菜的香气,从一扇扇窗户里飘出来。那股熟悉的家的味道,能瞬间洗去旅人一路的风尘。你会看到下班的男人在熟食摊前停下,称半斤猪头肉;女人在水池边择着青菜,和邻居闲聊着今天的菜价。这些琐碎的生活图景,拼凑出火车站后巷风貌最真实、最温暖的一面。

当然,这里也在悄悄变化。巷口那家开了二十多年的修鞋铺,老师傅去年眼睛花了,把摊子交给了女婿;旁边新开了一家快递驿站,红色的招牌格外显眼,给老街带来了新的活力。有些老邻居搬走了,住进了电梯楼房,又有些新的面孔租住进来。但那条巷子还在,那种不紧不慢的生活气息,似乎还在固执地坚守着。

站前是迎来送往的喧闹,是旅程的起点和终点。而站后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收纳的却是扎扎实实的日子。它就像火车站的另一面,不那么光鲜,却充满了生活的质感。每次走过,看着那些熟悉的店铺和面孔,心里就会觉得格外踏实。或许,这就是所谓的“烟火人间”吧,它就藏在这条静静的、陪伴了火车站几十年的巷弄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