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海选场子,亳州演艺场所选拔现场
走进亳州的海选场子,那股子热乎劲儿立刻扑面而来。灯光底下,候场的年轻人攥着歌词本反复默念,手心微微出汗。有个穿练功服的姑娘正靠着把杆压腿,嘴里还小声哼着旋律。台下坐着几个穿着朴素的评委,偶尔交头接耳,在本子上记上两笔。
这种选拔现场啊,说普通也挺不普通。你说它正规吧,确实有模有样;说它严肃吧,又透着点烟火气。评委问话时带着亳州方言的尾音,偶尔冒出句“再来段拿手的”,瞬间让紧张的气氛活络起来。
舞台背后的故事
坐在角落休息的赵大姐是这里的常客,她送过不少孩子来参加选拔。“咱亳州人实在,不搞那些虚的。”她搓着手说,“孩子们有没有功底,上了台走两步就知道。”正说着,台上有个小伙子唱破了音,自己先不好意思地挠头笑了,台下也跟着响起善意的笑声。
这样的场景在亳州演艺场所选拔现场挺常见的。不像电视上那些光鲜亮丽的选秀,这里更看重真本事。会唱梆子戏的老人家可能就在你旁边整理水袖,跳现代舞的年轻人对着手机反复调整动作。各种艺术形式在这个空间里奇妙地交融,倒显得格外生动。
评委老李擦着眼镜说:“有些孩子条件不错,就是太紧张。其实咱们这儿选拔,看重的是那股子认真劲儿。”他指了指正在候场的一个男孩,“像那孩子,连续来了叁回,一次比一次有进步。这种坚持的劲儿,比什么都强。”
后台的化妆间里飘着粉饼的味道,几个刚表演完的姑娘互相整理着头饰。有人说刚才太紧张忘了动作,有人懊恼服装出了小问题,但更多的还是在讨论刚才评委指点的那几个动作要领。这种既认真又松弛的状态,或许就是亳州海选场子最特别的地方。
夜幕降临,场子里的灯光更亮了。最后一位选手是位唱地方戏的老先生,声音洪亮得不需要麦克风。他唱着传统的调子,台下有人轻轻跟着打拍子。这一刻,所谓的选拔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,倒像是街坊邻里在共享某个惬意的夜晚。
离开时回头望去,那扇门里依然灯火通明。明天,这里又将迎来新一批怀揣梦想的人。在这个看似普通的亳州演艺场所选拔现场,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属于自己的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