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国约附近学生500一次,宁国学生约见500一回
那条朋友圈让我愣住了
昨晚刷朋友圈的时候,一条动态让我手指停住了。“宁国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,配图是个模模糊糊的侧影。发状态的是个不太熟的同城网友,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半天,心里七上八下的。
你说现在的人是怎么了?这种事也敢明目张胆发出来。我第一反应是挺反感的,这不明摆着在搞那种交易嘛。可往下翻了翻,发现底下评论都在问靠不靠谱、怎么联系。这倒让我好奇起来了——难道我理解错了?
正好这几天我在为表弟的成绩发愁,这小子数学差得没眼看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私信问了那个网友。没想到对方回得挺快,说他们是正经的大学生家教平台,专门针对宁国本地的学生。“宁国学生约见500一回”指的是重点大学学生上门辅导两小时的价格。
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。人家这是把家教服务包装成了时髦的“知识约见”,难怪用那种吸引眼球的说法。说实话,这价格在宁国不算便宜,但要是真能帮表弟把成绩提上来,那也值了。
第一次约见的忐忑
周六下午,我带着表弟去了约好的咖啡店。来的是个戴眼镜的男生,宁国大学大叁的,叫小李。表弟一开始还挺抵触,觉得又是来说教的。
没想到小李没直接掏课本,反而和表弟聊起了游戏。两个人从王者荣耀聊到数学题里的策略,表弟眼睛都亮了。“你看啊,这个几何问题就像游戏里的走位,”小李在纸上画着,“找到最短路径,就能最快到达目标。”
我在旁边看着,心里暗暗佩服。这500块钱花得值啊,至少表弟现在愿意坐下来学数学了。以前请的家教,不是太严肃就是太死板,表弟根本听不进去。
两小时很快过去了,表弟居然意犹未尽。“哥,下周末还能约小李老师吗?”回去的路上他这么问我。这变化也太快了,前几天还一提补课就摔门呢。
邻居王阿姨的误会
周二在小区碰到邻居王阿姨,她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一边:“听说你在找‘宁国约附近学生’那种服务?”她压低声音,“要注意安全啊。”
我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,赶紧解释是给表弟找家教。王阿姨一下子笑了:“哎哟,瞧我这想的!现在年轻人说话真是让人猜不透。”
这事让我想了很多。同样的“宁国学生约见500一回”,在不同人眼里完全是两码事。也许这就是现在网络时代的特色吧,什么都要靠猜,什么都可能被误解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家教方式确实挺新颖的。不像传统中介那样死板,学生可以直接和家教沟通,双向选择。价格是明码标价,省去了讨价还价的麻烦。
第叁次约见之后
又过了两周,表弟的数学月考成绩出来了——提高了二十多分。他特别得意地把试卷拍给我看,说小李老师答应这周末带他去科技馆,用实物讲解物理原理。
我现在完全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花这个价钱请大学生了。他们和中小学生年龄差距不大,懂得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沟通。表弟现在把小李当成偶像,说什么都要听“李老师”的。
其实在宁国这样的城市,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。家长们都在想办法给孩子找好老师,这种直接约见大学生的方式,确实给了大家多一个选择。
昨天表弟还问我,等他考上高中了,能不能也去当这种“被约见”的学生,给别人补课赚钱。我说那你得先学好现在的功课才行。他特别认真地点头,这劲头我以前可从没见过。
看来啊,有些事情真不能光看表面。就像“宁国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这句话,乍一听容易想歪,实际上背后是正经的家教服务。这提醒我,以后遇到什么事,还真得多问几句,免得闹出王阿姨那样的误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