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江快餐、全餐、一条龙区别,类似洪江快餐全餐一条龙不同
洪江快餐、全餐、一条龙区别
前两天路过洪江老街,看到叁家并排的餐馆分别挂着“快餐”“全餐”“一条龙”的招牌,这倒让我犯起了嘀咕。这些称呼听着都跟吃饭有关,可具体差在哪儿呢?正好跟几位常年在本地生活的老师傅聊了聊,总算摸出了些门道。
先说说洪江快餐吧。这就像咱们平时说的“工作餐”,讲究的是快和实惠。你往店里一坐,不用看菜单,老板直接端出两荤一素摆在台上。红烧豆腐、青椒肉片、时令青菜,都是家常味道。工人兄弟下工过来,十分钟吃完结账,抹抹嘴就走,图的是省时省力。这种形式特别适合赶时间的顾客,后厨提前把几样菜品备好,客人随到随打,价格也最亲民。
那全餐又是什么路数呢?它比快餐可讲究多了。光从菜品数量上看,全餐至少得有四菜一汤起步,讲究些的能做到六菜一汤。菜单都是提前定好的,今天可能是酸辣鸡杂、清蒸鱼块、油焖茄子配排骨汤,明天就换成腊味合蒸、麻婆豆腐、炒时蔬加老鸭汤。菜品搭配有荤有素,有炒有炖,虽然不能自己点菜,但营养和口味都照顾得更周全。很多家庭不想开火的时候,就喜欢叫个全餐外卖,一家人吃得舒舒服服。
说到一条龙,这规格可就更高了。它不单指吃饭,而是把用餐体验整个包圆儿。比如家里要办满月酒、寿宴,或者单位搞小型聚餐,一条龙服务就从场地布置、菜单定制、茶水供应到餐后收拾全给安排妥当。你提前跟老板商量好预算和口味,他们连凉菜、热菜、主食、果盘的搭配都给设计得明明白白。有些老字号的“一条龙”甚至能根据季节调整菜单,春天备春笋,秋天上蟹粉,这份用心可不是普通快餐能比的。
其实这叁种模式,对应的是不同的需求场景。快餐解决的是“吃饱”的问题,全餐侧重“吃好”,而一条龙瞄准的是“聚会宴请”这个市场。价格自然也是从低到高,好比搭公交车、打专车和包旅游车的区别。有意思的是,现在有些店家也开始做混合模式了,比如在全餐里加入快餐的快捷取餐窗口,或者在一条龙服务里推出简化版套餐。
记得有次在洪江老城区,看见两家紧挨着的店铺很有意思。左边那家快餐店人进人出,翻台特别快;右边那家挂着“全餐+一条龙”的馆子,倒是不少人在里头慢慢吃着,还有人围着老板在商量菜单。这不正说明了吗,不同的餐饮形式,其实是在满足不同节奏的生活需求。
要说怎么选,还真得看具体情况。要是您一个人赶时间,十五块钱的快餐管饱又省心;要是叁五好友小聚,人均叁十左右的全餐就能吃得挺舒坦;要是遇上红白喜事或公司活动,那找一条龙服务确实能省去不少麻烦。关键是要清楚自己的需求,别花了一条龙的钱,结果只要了份快餐的体验。
这些老叫法能流传至今,确实有它的道理。现在很多新开的餐馆虽然装修漂亮,但反而把这种朴实的分工给模糊了。下次您要是路过洪江,不妨留心观察下这些招牌背后的门道,挺有意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