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学生品茶工作室,安康学子品茶空间
安康学生品茶工作室,安康学子品茶空间,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几分书香和茶香交织的味道。每次路过那条种满梧桐树的小街,总能看到叁两学生捧着书本走进那扇木框玻璃门。
推开门,风铃轻轻响动,最先迎接你的不是服务生,而是那股若有若无的茶香。有点像雨后青草的味道,又带着点花果的甜,说不清具体是什么茶,但瞬间就能让你放松下来。
记得第一次来是个周二的下午,我抱着笔记本电脑想找个安静地方写论文。店里人不多,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在柜台后面不紧不慢地烫杯子。水汽袅袅升起,他专注的神情像是在完成什么重要的实验。
这里不只是一间喝茶的屋子
后来混熟了才知道,这家安康学生品茶工作室的老板居然是个大叁的学长。他说开这个空间不是为了做生意,就是觉得学校里缺个能静下心来说话、思考的地方。“你看啊,”他一边洗茶一边说,“图书馆太安静,咖啡馆又太吵,茶刚好,能让人既清醒又平静。”
有意思的是,这里没有固定的菜单。每次来,负责泡茶的同学会根据天气、季节,甚至你的心情推荐不同的茶。春天可能有清雅的碧螺春,秋天会是醇厚的武夷岩茶,雨天或许是一盏暖暖的熟普。
我特别喜欢看他们泡茶的样子——那些在实验室里摆弄仪器的手,现在稳稳地握着茶壶,水流划出优美的弧线。有个化学系的女生跟我说,泡茶和做实验其实很像,都要讲究温度、时间和配比,差一点味道就完全不同了。
渐渐地,这个安康学子品茶空间成了我们的小据点。有时候是几个同学一起来讨论小组作业,有时候就是一个人来发呆。你会发现,捧着杯热茶的时候,聊天的内容都会变得不一样。可能前十分钟还在吐槽专业课太难,后十分钟就开始聊起未来的梦想。
上周叁晚上,店里搞了个小小的茶会。不是那种正经八百的品茗活动,就是几个喜欢茶的同学聚在一起,尝了学长老家寄来的新茶。我们聊着聊着,竟然从茶经聊到了红楼梦里的茶文化,又从这个话题跳到了现代文学课上的作业。这种自由的、漫无目的的交流,在别处还真不太容易遇到。
现在想想,这个地方最珍贵的不是茶有多好喝,而是它给了我们一个喘息的空间。在这个人人都行色匆匆的时代,能有个地方让你慢下来,认真地喝杯茶,和身边的人说说话,实在是件奢侈的事。
昨天晚上我又去了那里,窗外下着细雨,店里只有两叁个人。那个化学系的女生在泡一款叫“东方美人”的乌龙茶,她说这茶最特别的是要小口小口地品。我捧着温热的茶杯,忽然觉得,大学生活里这样的时刻,或许比很多热闹的聚会更让人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