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州耍女娃,胶州娃儿乐游玩
要说胶州这座海边小城最鲜活的风景,还得看那些在街巷里窜来窜去的娃娃们。特别是那些扎着羊角辫、穿着花褂子的小姑娘,跑起来像阵小旋风,笑起来能把整条街都点亮。
老城墙下的童年游戏
我常看见几个女娃在明代留下的老城墙根下玩跳房子。有个扎红头绳的小姑娘特别机灵,单脚跳起来稳稳当当,马尾辫在脑后一甩一甩的。她每跳完一轮,就冲旁边观战的老奶奶咧嘴笑,露出缺了颗的门牙。那奶奶摇着蒲扇,眼角的皱纹都笑深了:“这小嫚儿,真会耍!”
胶州耍女娃的精气神,就在这寻常巷陌里悄悄生长。她们不一定知道脚下这片土地有上千年的历史,但她们的笑声却让古老的砖石都活了过来。
海边的快活时光
往东走十分钟就是黄海滩涂。退潮时,总有几个胆大的小姑娘拎着小桶赶海。有个穿胶皮雨鞋的娃娃特别惹眼,她猫着腰在礁石间翻找小螃蟹,动作老练得像个小渔民。突然她惊叫一声,原来有只小蟹钳住了她的手指头。她也不哭,反而咯咯笑着把小家伙轻轻抖落进桶里。
海风吹得她小脸通红,额前的刘海被海水打成了绺,可她浑不在意。这种野生的快乐,大概就是胶州娃儿乐游玩的真谛——不为赶时髦的打卡,只为最本真的欢喜。
看着她们在滩涂上奔跑的小小身影,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“水土养人”。咸腥的海风、湿润的滩涂、古老的街巷,都在悄悄塑造着这些孩子独特的性格。
节庆里的热闹劲儿
每年叁月叁,胶州大秧歌的队伍里总少不了这些小丫头的身影。她们穿着绸缎衣裳,脸上扑着胭脂,跟着大人扭得有模有样。有个六七岁的小姑娘格外认真,每个动作都使出浑身力气,红绸带在她手里上下翻飞。虽然偶尔会踩不准鼓点,但那份专注劲儿赢得了围观人群最热烈的掌声。
这种代代相传的民俗活动,不知不觉中在娃娃心里种下了种子。也许要等她们长大离家后才会发现,原来扭秧歌的姿势、赶海的技巧,这些看似平常的本事,早就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乡愁。
现在城里孩子都在玩手机,可胶州的这些女娃娃还是更爱往街上跑。她们可能说不清为什么喜欢在外面疯玩,但那种无拘无束的快活,是任何电子屏幕都给不了的。
夕阳西下时,我又听见了那熟悉的笑声。几个小姑娘还在老槐树下跳皮筋,口诀念得震天响。她们的影子在青石板路上拉得老长,与百年前在这条街上玩耍的祖辈们的身影,奇妙地重合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