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墨喝茶上课群,即墨品茶学习交流组
最近有朋友问我,即墨那几家茶馆的茶艺课值不值得报,我笑着问他:你加没加入咱们本地的即墨喝茶上课群?他一脸茫然的样子,让我想起自己刚接触茶文化时的模样。
说实话,当初朋友拉我进即墨品茶学习交流组时,我也没当回事。心想不就是个聊天群嘛,能学到什么真东西?结果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就打脸了。那天在古城的老茶馆,李师傅边泡崂山绿茶边说:“喝茶这事啊,急不得。水温差一度,味道就两码事。”他让我们轮流闻盖碗的香气,那缕清幽的兰花香至今难忘。
从手机屏幕到茶桌的距离
你发现没有?现在大家捧着手机能聊半天,真要面对面坐着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。我们这个即墨喝茶上课群倒是挺特别,线上聊得热闹,线下活动更热闹。上周六的新手课上,有个大姐坦言:“我本来以为你们这些懂茶的都得是穿长衫的老先生,没想到年轻人这么多!”确实,群里“90后”占了小一半,还有带着孩子来的年轻爸妈。
记得有次品鉴会,小王带着他收藏的紫砂壶来分享。他摸着壶身慢慢说:“这把壶跟了我叁年,现在光用热水冲都能闻到茶香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我们在这个即墨品茶学习交流组里,学的不仅是泡茶技巧,更是在快节奏生活里找片刻安宁。
前几天群里讨论该用多少度的水泡龙井,大家各抒己见。刚入群的小张直接甩了个百度截图,说网上写85度。种了二十年茶的刘叔发了条语音:“明前龙井嫩啊,我用80度水,沿着杯壁慢慢转着冲。”后面跟着好几个群友试过后的反馈:“确实比直接浇上去的甜润”。这样的细节,不在这个即墨喝茶上课群待上一阵子,还真没人告诉你。
老陈在群里特别受欢迎,他总能把复杂的茶理说得特别接地气。有次他打比方:“茶叶就像人,要给它舒展的空间。紧压茶要用紫砂,因为透气;鲜嫩的绿茶要用玻璃杯,好看又不会闷着。”这么一说,刚入门的朋友马上懂了。
最近群里在筹备中秋茶会,大家商量着要带什么茶点配武夷岩茶。有人提议即墨老月饼,有人说要带蜜叁刀,讨论得可热烈了。这种热乎劲儿,让我想起小时候街坊邻居串门的样子。现代人住在楼房里很少串门了,反倒是在茶馆里,在即墨品茶学习交流组的活动中,又找回了这种温暖。
其实茶这个东西很奇妙,它不像酒让人激动,也不像白开水那样无味。它让你静下来,却又不会睡着。在即墨喝茶上课群的这些日子,我渐渐学会了在忙碌中给自己留一盏茶的时间。有时候晚上泡壶茶,什么都不想,就看着茶叶慢慢舒展开,感觉一整天的疲惫都消散在茶香里了。
如果你也在即墨,也对茶感兴趣,不妨找个靠谱的即墨品茶学习交流组看看。说不定哪天,我们会在某家茶馆相遇,隔着氤氲茶香相视一笑,那时你也会明白,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把时间“浪费”在这片东方树叶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