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棱做服务的小巷子,穆棱小巷服务点滴
那天要不是帮邻居王奶奶送东西,我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到这条藏在老城区深处的小巷。巷口窄得只能容两个人并肩通过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的青苔倒是绿得鲜亮。
“小李啊,把菜放门口就行,我腿脚不利索,辛苦你啦!”王奶奶的声音从门缝里传出来。我放下青菜,抬头看见墙上一块褪色的木牌:“便民服务点”。说来也巧,我刚搬来穆棱不久,正愁找不到配钥匙的地方。
巷子里的能工巧匠
往巷子深处走,第一家就是配钥匙的摊位。张师傅坐在小马扎上,手里的锉刀飞舞着,金属屑簌簌落下。“现在年轻人都不学这手艺喽。”他头也不抬,却能准确说出我的来意,“是租在附近的大学生吧?钥匙忘带了?”我惊讶地点点头。他笑着指指身边的小板凳:“坐,五分钟就好。”
等钥匙的工夫,我和张师傅聊起来。他说这条巷子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做这些零碎服务,修鞋的、缝补的、修表的,都是老街坊。“现在商场里啥都有,可咱们这些老手艺,图的不就是个方便实惠嘛。”
正说着,隔壁修鞋的刘姨探过头来:“老张,你别光顾着聊天,人家姑娘的钥匙刻歪了咋整?”话音刚落,我们都笑了。这条穆棱做服务的小巷子,处处透着人情味儿。
不起眼的重要
后来我成了这里的常客。慢慢发现,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服务,对附近居民来说特别重要。菜场收摊后突然需要缝个扣子,上班前发现鞋跟掉了,晚上回家钥匙断在锁眼里……这些让人着急上火的小麻烦,在这条巷子里都能找到解决办法。
记得有回下雨,我拿着开裂的雨伞路过巷口,修伞的大爷二话不说就接过去。他眯着眼穿针引线,雨水顺着棚子边缘滴滴答答,他却哼着小调,手上动作稳当得很。“这伞骨子还好着呢,扔了多可惜。”修好才收了叁块钱。
这些老师傅们都挺有意思,他们不急着赚钱,更在乎把手上的活计做好。用他们的话说,“做服务的小巷子”在穆棱可不多见了,得好好守着。
现在周末要是没事,我喜欢来巷子里转转。看补锅的老伯把破洞补得平整光滑,看改衣服的阿姨把裤脚收得恰到好处。这些琐碎的穆棱小巷服务点滴,拼凑出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图景。
有时候我想,也许真正的便利不在于高大上的商场,而是这些嵌在生活缝隙里的小服务。它们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让日子顺畅地流动起来。虽然这条巷子看起来旧旧的,可这些老师傅的手艺和心意,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崭新而完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