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阜大学城包夜,曲阜大学城夜生活
晚上九点半的曲阜大学城,路灯把行道树的影子拉得老长。刚下晚自习的小王拖着步子往宿舍走,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。他拐进常去的那条小吃街,瞬间被蒸腾的热气包裹——这才是曲阜大学城夜生活刚刚醒来的模样。
烤架上的鱿鱼滋啦作响,奶茶店门口叁五成群的学生说笑着,远处网吧的霓虹灯牌在夜色里格外醒目。几个男生围坐在麻辣烫摊位前,边吸溜着粉边讨论明天要交的课题报告。这种烟火气,和白天骑着单车穿梭在教学楼之间的紧张节奏截然不同。
夜幕下的另一种课堂
你可能想不到,晚上十点的自习室居然座无虚席。大四的李同学正对着笔记本电脑修改简历,手边还放着半杯凉掉的咖啡。“白天教室总有人上课,晚上反而能静下心来做点自己的事。”她说着揉了揉发酸的后颈。隔壁桌的学弟在备战考研,摊开的参考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。
其实不少学生选择在夜晚出门,纯粹就是想透口气。大二的小张和女友正在操场上散步,他说:“从早八点到晚八点都在上课写作业,总得有个放空的时间。”跑道上有夜跑的人擦肩而过,看台上还能听见吉他声,断断续续的,像是刚学会不久。
便利店永远是夜猫子的救命稻草。24小时营业的店里,穿睡衣拖鞋来买泡面的,裹着外套来加热饭团的,还有组团来买啤酒花生准备回宿舍畅谈的——收银员早就见惯了这些深夜故事。微波炉“叮”的那声,在很多学生听来比下课铃还亲切。
那些亮到深夜的灯火
校外的小宾馆确实亮着不少灯,但事情往往没外人想得那么复杂。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小陈和室友合订了钟点房:“宿舍十一点熄灯,这里能多看会儿书。”摊在床上的备考资料确实不像在撒谎。前台阿姨也证实,常能看到学生模样的人来开短期房,多半都是为了找个安静地方继续学习。
当然也有别的可能。附近网吧里,游戏战队正在组织夜间联赛,键盘鼠标噼里啪啦响成一片。穿队服的男生眼睛盯着屏幕,嘴里还喊着战术配合。而更远处的碍罢痴包间里,生日聚会刚进行到一半,跑调的歌声伴着笑声从门缝里漏出来。
不过要说曲阜大学城包夜最特别的地方,大概是这种自由分寸感。你知道凌晨两点的烧烤摊还能点到热乎的炒饭,也知道第二天早课的老师会准时点名;你可以选择在通宵自习室奋战到天明,也可以和社团伙伴在便利店门口聊到深夜——这种掌握自己时间的感觉,对很多年轻人来说,或许就是成长最初的模样。
夜色渐深,小吃摊的老板开始收拾桌椅,网吧的霓虹灯依然亮着,而教学区的某个窗口还透着光。不知道那是备考的学生,还是单纯不想睡的青年。曲阜大学城的夜晚从来不止一种颜色,就像这里每个人的青春,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亮度与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