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青城汽车东站有小巷子吗,附近有胡同吗
在车站的拐角处
那天在共青城汽车东站下车,一阵热风扑面而来。我拖着行李箱往公交站走,目光却被站场侧后方一片低矮的房顶吸引。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:这汽车东站附近,会不会藏着些有意思的小巷子?或者说,这周围有胡同吗?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,让我决定绕点路看看。
沿着车站围墙往右拐,景象果然不一样了。主街上嘈杂的车流声渐渐变远,眼前出现一条比想象中要窄的通道。说它是巷子吧,两边还开着几家小卖部;说它是街呢,宽度又只够两辆电动车错车。一位大叔正坐在自家门店口收拾纸箱,我上前问了句:“师傅,这算是咱们这的老巷子了吗?”他抬头笑笑:“哪儿算什么老巷子,就是车站扩建时留下来的‘边角料’,有些年头倒是真的。”
越往里走,越能感受到与车站前广场截然不同的生活气息。晾衣绳从这边二楼伸到对面叁楼,挂着微微摆动的衬衫;厨房的窗户里飘出炒菜的香味;几个老人在树荫下下棋,手边的茶杯冒着热气。这种场景让人忍不住想,汽车东站每天人来人往,行色匆匆,可就在几十米外,却有着这样不紧不慢的日子。共青城汽车东站周边这些不起眼的角落,反而保留了这座城市最本真的模样。
转到另一条更窄的通道时,我不得不侧身让一辆送货的叁轮车先过。开车的大哥不好意思地朝我点点头,解释说这是去后面菜市场的近路。我这才注意到,这些看似普通的通道,其实构成了一个便捷的邻里网络。住在这一带的人,大概早就摸清了每条小巷的捷径,知道从哪条胡同穿过去能最快到达公交站,哪条小巷里藏着味道最正宗的早点摊。
站在两栋居民楼之间的过道里,能同时看到汽车东站新建的候车大厅和这边斑驳的墙面。新与旧的对比特别强烈,却又意外地和谐共存。我想,任何一个地方的车站周边,可能都有这样两种时空的交迭——一种是奔向远方的速度,一种是扎根日常的沉淀。而找到这些小巷胡同,就像找到了理解这座城市的另一把钥匙。
回车站的路上,我又遇见那位收拾纸箱的大叔。他告诉我,这一片听说再过两年也要改造了。我回头再看一眼那些纵横交错的小巷,忽然觉得刚才的闲逛挺值得。毕竟,在一切都在加速变化的时代,能偶遇这些仍然保持着自己节奏的角落,本身就是件挺温暖的事。下次如果有人问起共青城汽车东站有小巷子吗,我大概会告诉他:不止有,而且每一条都藏着这座城市的不同侧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