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阳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辽阳周边两百元的感情
辽阳附近200块钱的爱情
这事儿说来也巧,我是在辽阳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小面馆里,听隔壁桌的老哥提起的。他嗓门挺大,带着点看透世事的沧桑,抿了一口白酒说:“这年头,在辽阳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你上哪儿找去?”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,不是好奇,是觉得这话里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凉薄。
两百块钱能干啥呢?不够几个人下一顿好点儿的馆子,买不了一双像样的鞋,可能也就是年轻人看两场电影,再买两杯奶茶的钱。可偏偏就有人把这份量,放在了感情的天平上。我琢磨着,这指的肯定不是那种正儿八经,谈婚论嫁的感情。那是一种…怎么说呢,更像是一种即时性的、短暂的慰藉,是城市缝隙里生长出来的,一种心照不宣的规则。
我想起以前在老城区溜达,那些灯光暧昧的洗头房,门口坐着些年纪不轻的女人,她们的眼神空洞又带着点期盼。也想起某些碍罢痴包厢里,传出来的嬉笑声。或许,“辽阳周边两百元的感情”就藏在这些地方。它明码标价,不谈过去,不问将来,像一场短暂的、廉价的梦,梦醒了,各走各路。
可这背后,又是谁的故事呢?也许是哪个被生活压弯了腰的中年人,拖着疲惫的身子,想找一个不用动脑子的地方喘口气。也许是哪个孤独久了的小伙子,渴望一点女性的温柔,哪怕知道是假的,是花钱买来的。而提供服务的那一方呢?她们或许来自更远的乡镇,有着各自的不得已,用青春和尊严,换一份在城市里活下去的嚼谷。
这么一想,心里头那点鄙夷就淡了,反倒生出些复杂的滋味。这哪里是爱情啊,这分明是一场交易。可偏偏又要披着“感情”的外衣,让双方都保留一点可怜的体面。买方用金钱购买片刻的温存,来对抗现实里的冷漠和压力;卖方用虚情假意,换取生存所需的物质。说到底,都是可怜人。
这种辽阳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像夜来香,见不得光,只能在特定的时间、特定的角落悄悄弥漫。它脆弱得可怜,一阵现实的风吹来,就散了。它填补不了内心的空洞,反而可能让那窟窿越来越大。热闹是暂时的,曲终人散之后,留下的往往是更深的空虚和一丝自我厌恶。
所以啊,老哥那句话,我后来品出了别的意思。它不是在指点门路,更像是一声叹息。是对某种现实无奈的刻画,也是对那种虚幻关系的否定。真正的感情,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,哪里是几百块钱能够衡量的呢?它需要时间的沉淀,需要真心的付出,需要共同经历的风雨。那东西,金贵着呢。
路灯亮了,我走出那家面馆,辽阳的晚上还是挺凉的。街上车来车往,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奔往的方向。那些对于辽阳周边两百元的感情的议论,就让它留在那烟火气的小店里吧。生活终究是实在的,脚踏实地的温暖,才是最靠得住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