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城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周边300元的情缘故事
那天下着小雨,我在应城汽车站旁边的快餐店躲雨,听见邻桌两个中年男人在闲聊。“现在这世道,叁百块能干啥?”穿工装的那个摇摇头,“连请人吃顿饭都不够。”他同伴抿了口白酒,眯着眼笑:“在应城附近,叁百块钱说不定能买段爱情呢。”
这话听着像玩笑,可我总觉得里头藏着什么。第二天闲着没事,我就真去了应城周边的老街转悠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的老房子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模样。在巷口榕树下,几个老人正在下棋,我凑过去看了一会儿,随口问了句:“这附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?”
叁百块的红包
坐我对面的陈大爷把手里的“车”往棋盘上一按,眼睛突然亮了:“你说叁百块钱的爱情?巧了,我们这儿真有一桩。”他指着斜对面那间理发店,“看见没?老板娘阿娟和她老公,就是叁百块钱牵的线。”
阿娟是五年前从外地来的,盘下这个店面时已经叁十出头。她手艺好,人又实在,来理发的多是老街坊。隔壁修电器的王师傅常来照顾生意,有时不理发也来坐坐,帮着她修修电器、换个灯泡。有回阿娟母亲生病急用钱,王师傅二话不说,把刚收的叁百块工钱全塞给了她。阿娟不肯要,他急得直搓手:“就当……就当是提前给你的红包,等你结婚时候我就不给了。”
这话说得笨拙,可阿娟却红了眼眶。后来?后来他们真走到了一起,现在孩子都会打酱油了。
我在理发店门口站了会儿,透过玻璃门看见阿娟正给客人剪头发,王师傅在里间做饭,香味飘出来,带着家的温度。这种叁百块钱的情缘故事,就像老街的青石板,朴实却结实,经得起日子打磨。
夜市里的人生
傍晚时分,我转到应城附近的夜市。大排档的灯光把每个人的脸都照得暖融融的,油烟味里混着笑声。在最角落的摊位,一对年轻夫妻正忙活着。女的负责炒粉,男的端盘子收钱,配合得行云流水。
“老板,来份炒粉。”我找了个位置坐下。
等餐时和老板小李聊起来,他说起他们夫妻的应城附近300块钱的爱情。叁年前他们刚来摆摊,全部家当就一辆二手叁轮和叁百块本钱。第一天生意差,只卖出五份炒粉。收摊时下雨,他们推着没电的叁轮车往回走,浑身湿透,那叁百块本钱在口袋里也被雨水泡软了。
“那时候觉得真难啊,”小李翻动着锅里的粉,“可她跟我说,叁百块没了还能再挣,只要人在就行。”就这句话,让他咬牙坚持下来。现在摊位固定了,生意越来越好,那叁百块钱的故事却一直记在心里。
我吃着炒粉,看着这对夫妻在烟火气里忙碌的身影,忽然明白了什么。这些发生在应城附近的真情故事,或许正是最接地气的爱情模样——不要那么多花哨,只要能一起把日子过下去。
走出夜市时,月亮已经挂在天上。我想起白天陈大爷说的话:“现在的人总把爱情想得太复杂,其实啊,就是两个人互相搭把手,把苦日子过甜。”这话简单,却道出了这些周边300元的情缘故事的真谛。
回程的车上,我看着窗外应城的灯火一点点远去。那些对于叁百块钱的爱情故事留在了心里,像这夜色中的星光,不耀眼,却足够温暖每一个相信真情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