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台约附近学生500一次,东台学生相约500一次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9:02:36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本地一些网络社群里,总能看到类似“东台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这样的消息刷屏。说实话,第一次瞥见这条信息时,我盯着屏幕愣了好几分钟。心里直犯嘀咕:这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?

隔壁邻居张大姐上周凑在小区凉亭里唠嗑,压着嗓子说自家闺女最近老收到同学转发的那种“东台学生相约500一次”的邀请。几个家长围着石桌面面相觑,有人掏出手机要报警,还是李老师拦住大家:“咱们得先弄明白,这数字看着吓人,万一是学生们组织的正经兼职呢?”

迷雾里的真相

我特意托朋友联系到参与过这类活动的学生小陈。他在奶茶店搓着吸管包装纸,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:“就是帮新开的剧本杀店凑人气,五百块当四个小时群演。”他说最开始也心里打鼓,直到看见班长带头在群里报名。那个“东台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的标题确实容易让人想歪,但实际就是商家搞的营销噱头。

现在不少商家就爱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述来吸引眼球。房产中介王经理在店门口抽烟时跟我吐槽:“这些孩子搞的临时活动,把我们正规的日结兼职都带跑偏了。”他手机上还存着上周的招聘信息,明明写的是“发放传单日薪500”,愣是被居民误会成不正经勾当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“东台学生相约500一次”的现象确实折射出些问题。大学生小敏在咖啡馆打工时跟我说,她室友就因为轻信这类信息,差点被拉进传销组织。“现在看到那种说得云里雾里的招募广告,我们都得多长个心眼。”

就在昨天,我在菜市场碰到街道办的刘主任,他正带着人清理布告栏里乱七八糟的小广告。“这些孩子也是,找兼职干嘛非要用这种惹人猜疑的标题?”他扯下张粉红色传单直摇头。上面明晃晃印着的“东台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,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特别扎眼。

其实年轻人想利用课余时间赚点零花钱无可厚非,但表达方式真的值得斟酌。我家楼下理发店的托尼老师说,他徒弟上周末就去参加了那种活动,其实就是在漫展帮服装店看摊子。“孩子们回来还挺高兴,说既赚了钱又认识了同好,就是那个宣传语搞得他们都不敢发朋友圈。”

或许该有更规范的平台来对接这类需求。学校后勤处的赵老师前天在食堂吃饭时提到,他们正在开发正规的校企合作小程序。“总不能老让学生们在灰色地带找机会,那些‘东台学生相约500一次’的模糊信息,早晚要闹出误会。”

黄昏时分路过大学城,看见布告栏前围着叁五个学生。红色展板上新贴的招聘启事写着“礼仪接待时薪过百”,倒是比之前那些隐晦表述清爽多了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边抄联系方式边嘟囔:“早该这样明码标价多好,省得我妈总怀疑我在外面胡来。”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