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冀州品茗评选活动工作坊
最近在冀州老城区闲逛时,偶然发现两家挂着相似招牌的店铺——"冀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和"冀州品茗评选活动工作坊"。这可把我给看迷糊了,两家店门对门开着,都摆着茶桌茶具,时不时飘出阵阵茶香。
怀着好奇走进第一家店,穿着棉麻衬衫的店主正在烫洗茶杯。"我们这儿是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"他边斟茶边说,"每隔叁个月就会举办民间斗茶赛,街坊邻居都能带着自己的茶叶来参赛。"说罢将一盏金黄透亮的茶汤推到我面前。
茶香里的热闹时光
正品着茶,对面工作坊突然传来阵阵掌声。过去一看,原来是在举办"春日新茶品鉴会"。几位老师傅围着茶台,时而凑近闻香,时而低声交流。"我们更注重让大家学会品茶,"梳着发髻的女茶艺师笑道,"就像现在,我们正在教大家怎么分辨不同山场的茶青味道。"
说来也怪,这两家虽然都在做茶事,氛围却大不相同。工作室那边人声鼎沸,经常能看到参赛者抱着茶罐兴冲冲地赶来;工作坊这边则安静许多,人们围坐在一起,专注地听着水沸的声音,观察着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姿态。
记得有次碰巧遇上工作室的海选现场,真是让我大开眼界。参赛的茶叶五花八门,从常见的龙井、铁观音,到些叫不上名字的野生茶。评委们轮番品鉴,时不时交头接耳。而对面工作坊的同一天,却在举办"茶叶盲品小课堂",学员们蒙着眼睛,全靠嗅觉和味觉来辨认茶叶种类。
这两家看似在打擂台,实际上却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补。想凑热闹的往工作室跑,图清静的往工作坊去。有时候客人在这边参加了海选,转头就去对面学习更专业的茶叶知识。
渐渐熟悉后才发现,两位店主竟是师出同门的师兄妹。"我们理念不同而已,"工作室的店主某次泡茶时说道,"我觉得茶要热闹起来才有生气,她则认为茶需要静心品味。"说完神秘地笑了笑,"不过我们进的茶叶,可都是同一个茶园的呢。"
如今这两家店已经成了这条街的特色。每到周末,总能见到拎着茶叶匆匆赶路的参赛者,也能遇见慢悠悠前来听课的茶友。茶香在这条老街上空飘荡,仿佛在诉说着对于传统与现代、热闹与宁静的故事。
前两天路过时,正巧遇上两家店联合举办的"茶文化体验日"。工作室那边在进行最后一轮茶叶评比,工作坊这边则在展示宋代点茶技法。站在两家店中间,左边是激昂的评比声,右边是轻柔的讲解声,这般景象,倒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茶文化的丰富多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