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溪品茶上课工作室,岑溪品茶学习交流空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4:00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茶香弥漫的课堂

推开岑溪品茶上课工作室的木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便扑面而来。这里没有传统教室的刻板,几张原木茶桌错落有致,墙上挂着书法作品,架子上陈列着各色茶具和茶叶罐子。来这儿的人,有年轻的上班族,也有退休的长者,大家围坐在一起,氛围特别放松。

“很多人觉得喝茶是件老派的事,”工作室的李老师一边温着茶具一边说,“其实不然。你看,这第一步温杯,就很有讲究。”她将热水倒入白瓷盖碗,手腕轻转,让热水充分接触杯壁,然后利落地倒入茶海。“温杯不仅能清洁茶具,更能激发茶香,让接下来的冲泡事半功倍。”她的动作行云流水,不像是在教学,倒像是和朋友分享心得。

一位学员试着模仿,却显得有些手忙脚乱。李老师笑着摆摆手:“别急,慢慢来。拿盖碗的手势要像捧着只小鸟,太紧会伤着它,太松它可就飞走啦。”这个生动的比喻立刻让在场的人都笑了,紧张感也随之消散。在岑溪品茶学习交流空间里,这样的欢声笑语时常响起。

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活动时,完全分不清凤凰单丛里的蜜兰香和鸭屎香。坐在我对面的王姐,一位资深的茶友,主动把她那杯茶递过来让我对比着闻。她解释说:“蜜兰香是那种甜丝丝的,像花蜜;鸭屎香呢,名字不好听,但香气特别高雅,有种杏仁和金银花的复合香味。”这种直观的、面对面的分享,比看书本上的描述要印象深刻得多。

在这里学茶,不只是学怎么泡茶、怎么品茶。每一片茶叶背后,都藏着它的生长环境、制作工艺,甚至是当地的人文故事。当我们品鉴一款六堡茶时,李老师会讲讲梧州六堡镇那云雾缭绕的茶山;当我们冲泡正山小种时,她又会提到桐木村独特的松烟熏制工艺。茶汤入口,仿佛也品到了那片山水的气息。

最让人感触的,是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。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,忙得连好好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。可是在这个空间里,大家都愿意放下手机,花两叁个小时,安静地泡一壶茶,聊聊天。从茶叶聊到生活,从工作聊到爱好,不知不觉中就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上个周末的下午,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,屋内却茶香氤氲,暖意融融。我们五六个人正在品鉴叁款不同年份的白茶,从新茶的清鲜,到叁年茶的醇和,再到七年老白茶的药香枣香,感受着时光在茶叶上留下的痕迹。没有人高谈阔论,只是静静地品味,偶尔交流一两句感受。那种宁静而充实的感觉,是在别处很难体验到的。

泡茶其实也是在修炼心性。水温和时间要拿捏得恰到好处,心浮气躁是泡不出好茶的。慢慢地,我发现自己在生活中也变得更有耐心了。以前遇到事情容易着急,现在会先深呼吸,想想泡茶时的那种专注和平和。这种改变,是岑溪品茶上课工作室带给我的意外收获。

每次课程或活动结束时,大家往往意犹未尽,相约下次再聚。有人带来了自家茶园的新茶分享,有人淘到了有趣的茶具要展示。这个空间已经不仅仅是个学茶的地方,更像是一个精神上的栖息之所,一个因共同爱好而凝聚起来的小社区。茶香依旧,故事还在继续,下一盏茶,又会遇见怎样的人,听到怎样的故事呢?

推荐文章